来源:本网稿件作者:时间:2023-09-12
□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薛秀红 文/图
9月9日~10日,聚焦“江苏生态大公园”2023中央媒体暨省市媒体宿迁行摄影采风活动在江苏省宿迁市圆满举行。媒体摄影师们走进这座江苏最年轻的地级市,用镜头记录下新时代“江苏生态大公园”风貌。
转眼间,在历史悠久的西楚大地上成长起来的“新宿迁”已经27岁了。在这27年间,宿迁从建市之初13平方公里、14万人口的小县城,一路蝶变为建成区面积超百平方公里、近百万人口的现代化中等城市。经济总量由全国第146位攀升至2022年的第70位,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了32倍、78倍,绘制了从一穷二白到百业兴旺的壮美画卷,成为长三角地区发展速度最快、综合实力提升最明显的地级市之一。
生态是大自然最好的馈赠。近年来,宿迁加快建设“江苏生态大公园”,让“绿”的主旋律更加高扬,一条逐绿前行、因绿而兴、绿满金生、以绿惠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已然在宿迁大地铺就。
在两天采风时间里,采风团置身粉墙黛瓦、错落有致的新农村,探寻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走进特色鲜明、如火如荼的产业园区,感受宿迁经济飞速发展的蓬勃脉动;漫步灯火辉煌、热闹非凡的沙滩公园,解锁夜经济的活力和激情……采访团成员感受到了生态宿迁、人文宿迁、大美宿迁的独特魅力。
宿城区蔡集镇牛角村欢乐田园度假区,是集“吃住行游购娱”全业态配套的游客中心。作为景区的游览点之一的阡书屋,面积1200平方米,拥有阅读、展览、团建、手作等多重功能,可以满足亲子游的各项需求,也是附近乡村居民的书房,体现了景村共建共享的初心理念。图为周末小朋友在宽敞明亮的书屋里认真阅读。
朱海是宿城区黄河廊道的源头,近年来,宿城区为充分挖掘朱海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并结合产业发展,按照农文旅融合、三产融合的理念,打造“业美朱海”,以渔文化为主线,主打康养度假、渔乐美食、农事体验、会议研学四大业态,建设16个特色景点、16个休闲康养项目。项目全部运营后,将带动群众就业1500余人,村集体增收600余万元。图为“业美朱海”一角。
骆马湖旅游度假区是2023年经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批准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位于宿迁市中心城区北部,坐拥400平方公里的骆马湖、12.7平方公里的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度假区后备箱经济、湖畔直播、帐篷露营、文创集市等新业态加快集聚,全区旅游产业从业人数已达2万余人,人均年收入近4万元。图为傍晚时分,两只大鹅在幽静的骆马湖畔悠然散步。骆马湖蓄泄兼备,具有灌溉、航运、渔业、旅游和工业用水的多功能,多效益的大型人工湖,是游客旅游度假的好地方。
蝴蝶兰大世界位于王官集镇现代休闲农业产业园内,总投资约6.3亿元,是集品种研发、种苗繁育、栽培种植、展示展销为一体的现代化兰花综合生产基地,也是目前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蝴蝶兰种植项目。产业园每年生产各类种植苗1200余万株,预计年产值3.2亿元,占长江以北市场份额的70%。该项目采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生产模式,部分温室大棚采用企业和经营主体(农户)联营的方式,每个经营主体每亩每年可收益5万元以上,带动就业650余人,实现强村富民,助力乡村振兴。图为工作人员在大棚内直播卖货。
恒力(宿迁)产业园位于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总投资280亿元,是该市体量最大、投资最多、设备最新、配套最全的项目。佩捷纺织作为产业园项目一期,建设年产10亿米功能性面料生产线。项目采用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高速节能型喷水织机和倍捻机,运用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生产过程导入纺织物联网系统、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和自动包装系统,并通过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具有节能环保、产出效率高、智能化程度高等特点,并带动就业2200余人。图为工人在生产线上忙碌。
中农科食品工程有限公司位于宿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司依托中国农科院食品工业研究所的技术优势,致力于富硒功能食品的研发生产,是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科技型企业。目前公司通过农产品加工开发出百余款系列富硒农产品,形成了富硒农副食品及功能食品的特色化全产业链,带动经开区周边6家合作社年增收超2000万元,为乡村振兴贡献了中农科力量。图为工人在查看菌种生长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