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与改革

深刻理解走中国式现在化道路

来源:天山经济论坛作者:刘以雷时间:2023-09-06

摘要: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中国发展改革报、改革网记者王也报道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着中国如何走向现代化这一重大问题,结合近现代中国特殊国情,在艰辛探索和不断创新中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突破。”中宏观察家、天山经济论坛主席、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首席顾问刘以雷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等诸多不同场合提及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或“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进一步总结和强调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深刻领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本质属性和当代关切,对于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方向,坚定“四个自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以下是刘以雷访谈:

  现代化本身表现为全球性进程,世界范围内的各个国家或地区都在朝着现代化转型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复杂过程。基于自身国情的历史演进性、主体自主性、时代创新性,中国式现代化总结提炼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实践的内在规律,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发展,成功实现了中国社会的根本性转型与跨越式发展。通过学习,我有三点理解。

  一是中国式现代化是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崭新实践

  在世界的现代化演进过程中,很多发展中国家把现代化简约为“全盘西化”或“美国化”,脱离发展实际,僵化套用西式现代化模板,自觉不自觉按照“他者”的形象来规训“自我”,削足适履、东施效颦,向西式现代化看齐。但是中国式现代化是以我国仍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的客观实际出发,作为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同时,采取渐进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由此走出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渐进式改革和现代化发展转型之路。

  二是中国式现代化是立体式全方位现代化的新形态

  现代化不是“单选题”,历史传统、文化积累和现实国情的多样性决定了现代化进程不可能千篇一律。中国式现代化是以客观发展实际为基点的总体方案,意味着在新时代新阶段,要按照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要求推动其进程,走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既要对以往现代化建设予以继承和超越,又要对现代化建设新目标进行全面设定和追求。换言之,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单一地赶超目标,而是追求全面性与协调性的现代化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鲜明地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论断高度提炼了中国式现代化所走道路的样貌——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立体化发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三是中国式现代化改变了世界现代化版图的新态势

  中国式现代化深刻改变和影响了世界现代化的版图,“东升西降”成为新的态势。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改变了资本主义现代化一统天下的局面,依靠社会主义现代化给人类社会带来新现代化取向,而且通过引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部分改变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中心-外围”模式,在此基础上重构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南北关系范式。

作者简介:刘以雷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首席顾问中国通证数字经济研究中心理事长,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成员。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