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网稿件作者:时间:2023-08-21
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探索工程建设项目“承诺制信任审批改革”
近年来,福建省漳州市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助推民营企业增产增效、做大做强。图为三宝集团工作人员在智慧综控中心查看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等数据。(资料图片)新华社记者刘勇贞摄
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为进一步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按照“能减则减、能免则免、能快则快、能优则优”的原则,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的通知》和《2021年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要点》等规定,结合实验区实际,探索实施“承诺制信任审批改革”,进一步压缩时限,实行容缺受理、提前审查、承诺审批等办法,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再提速。
实验区纳入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范围的工程建设项目满足如下情形的,可以申请承诺制信任审批。项目位于实验区全域,以及依照有关规定由实验区实施管理的区域;项目为企业投资建设的项目(不包括区财政投资基本建设资金的项目);不属于对公共安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可通过书面承诺项目符合公布的审批条件,或者承诺其能在规定期限内达到审批条件(或补齐审批要件),审批部门基于对申请人的信任,作出审批决定。
实验区于2021年底印发《企业投资建设项目信任审批实施办法》和《企业投资建设项目信任审批实施办法细则》,将信任审批分为全信任审批(告知承诺制)、非核心要件式信任审批和要件后补式信任审批。对符合要求的建设项目实行全信任审批;对可通过政府部门共享取得的,实行非核心要件式信任审批;对可后补的容缺受理,在做出审批决定时补齐即可。同时,加强审批部门和监管部门联动,并由监管部门建立与信任审批相适应的事中事后监管工作机制。
得益于“信用+审批”工作机制,将信用嵌入审批流程,允许企业提交承诺函进行容缺受理、提前审查,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再提速,取得了以下工作成效——
推动改革落深落细,扩大承诺制信任审批适用范围。该举措已梳理出9项全信任审批事项,将承诺时限均压缩至1个工作日。其中压缩幅度最大的为“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含临时)核发”,承诺时限原为15个工作日。已梳理22项非核心要件式信任审批事项,精简审批材料最多的为“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核发”,减少非核心要件达8件。已梳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变更”等3项要件后补式信任审批事项,在不影响审批的情况下予以容缺。该项改革举措自2022年1月正式施行至今,已有280个项目通过该模式获益。
实验区的启示,是在“先行先试”中求实,在承诺制基础上推行信任审批。按照自贸试验区建设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要求,平潭综合实验区“信用+审批”改革运行一年多以来,逐步形成了一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与模式,对全国项目投资体制改革和自贸试验区建设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是推进改革的首要前提。在推进“信用+审批”改革过程中,打破思维定势,将事前审查后移,先行根据承诺完成审批,用“事后审查和信用监管”保障措施效用的思路,解决“工程建设项目领域行政审批存在一些互为前置审批环节或者前置审批环节耗时较长”的问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企业、群众的视角界定“办好这件事”,是推进改革的基本立场。承诺制信任审批具有后置审查、契约治理的特点,决定了其能够充分响应工程建设项目领域行政审批的实践问题,有效降低数目巨大和极度繁杂的行政审批给申请人所带来的负担,并且有助于理顺行政审批之间的逻辑关系。
(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行政审批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