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乳都”王牌奶业无愧“青色的城”

来源:本网专稿作者:时间:2023-08-20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杜壮

以传统产业为主的城市如何实现转型升级,对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来说,这既是实现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一道“必答题”,也是一道“关键题”。

全国人民每喝6杯牛奶就有一杯来自内蒙古,而这一杯牛奶就主要产自呼和浩特。在近日举行的世界奶业大会上,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王莉霞表示,全国奶业大盘,内蒙古独占1/3。奶业是大草原的千年传承,大自然的天然厚赐,是内蒙古当之无愧的王牌产业。

在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无人化生产线正在高速工作。 杜 壮 摄

位于国际公认的北纬40°黄金奶源带的呼和浩特,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优势。发展奶产业,“乳香飘飘”的呼和浩特因地制宜,前景广阔。面临奶业大而不强等共性问题,如何将奶业这一优势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增长带?呼和浩特给出了一份“特色”答卷。

技术创新:打造乳业科技创新枢纽

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奶类产量首次突破4000万吨,居全球第四。但我国每年人均消费奶类43公斤,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奶业市场空间巨大。

实际上,产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进程。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并不等于将其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很多传统产业经过转型升级,成为扩大内需的有效帮手。

奶业是呼和浩特的名片。在世界奶业大会上,呼和浩特被授予“中国奶业育种之都”和“世界乳业科技之都”称号。这是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特色招牌,也是地方产业发展的基础。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呼和浩特奶牛存栏达到34万头,牛奶产量超过180万吨。

在农业农村部总畜牧师张天佐看来,近年来,中国奶业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组织化水平大幅提升,奶业振兴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与此同时,中国奶业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必须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加快调整优化结构,走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如何通过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链,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用优势产业“锻长”、用技术创新“补短”,成为呼和浩特转型的出路。

每一个节点都是新的起点。8月5日,位于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的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总部落成启用,旨在通过自主科技创新,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奶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乳业科技创新枢纽。据介绍,该中心设有乳品安全与品质研究中心、营养与健康研究中心、奶牛繁育与养殖技术研究中心、乳品工艺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等,搭建了乳业标准化服务平台、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孵化平台。

目前,该中心已有100多家成员单位,集聚了10名院士、100多名高级行业专家、20多名海外专家、1000多名核心科研人员和超过5000人的全产业链创新队伍。

“有科技创新作支撑,‘世界乳业科技之都’应运而生。”呼和浩特市委副书记、市长贺海东表示,多个创新平台有力支撑呼和浩特奶业发展,有效解决了奶牛繁育、优质牧草种植、牛奶营养价值、生产设备、包装材料、乳品安全等技术难题。

“2022年,呼和浩特奶业全产业链营业收入突破2200亿元,2025年将达到3000亿元以上。”贺海东介绍,呼和浩特乳制品集群已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录,全市规模化奶牛牧场达到156个,牛奶主要质量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数字牵引:串联起“从一棵草到一杯奶”的全过程

干净的无人车间里,AGV(智能搬运车)灵活运转、机械臂轻松完成产品的传送及举放;在高速运转的生产线上,一盒盒牛奶正精准地被贴上吸管……记者走进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看到通过十几条生产线,牛奶汇聚成一道道壮观的“瀑布”,无人化、智能化、数字化贯穿在奶业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基地日处理鲜奶6500吨,是全球首家采用每小时4万包灌装生产线的工厂,每天生产的牛奶可保障千万级人口城市的日饮奶需求。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呼和浩特“一号工程”,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自2019年启动建设以来,聚焦打造以乳产业为核心的千亿级产业集群。用数智化穿针引线,伊利串联起“从一棵草到一杯奶”的全过程,推动全产业链、全设备链、系统链数智化全覆盖,这为奶业数智化提供了极其丰富而广阔的应用场景。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重新定义了奶业制造。对于乳业数字化转型,伊利集团高级执行总裁张剑秋用“并不孤单”来形容。他认为,对于中国乃至全球奶业而言,数字化不只是关于技术的变革,更是关于思维方式、组织结构、业务模式等全方位的转变。中国奶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向数字化转型。

以奶牛饲养阶段实现数字化营养为例,优然牧业研发部总监徐明介绍,数字化营养能够提高饲料利用效率,用“原料分析+精准配方软件”法,能够做出营养平衡的饲料,让奶牛最大化地吸收其中的养分。下一步,优然牧业将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尤其是运用机器的自主学习能力,将所有链条的数据“链”接在一起,形成奶牛最佳的日粮配置。

在张天佐看来,中国奶业重点要在持续提升产业竞争力等方面下功夫,加强奶牛优良品种培育和推广,支持规模养殖场技术装备升级改造,加快智慧牧场建设,以规模化、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推动降本增效。

集群培育:让产业链企业都火起来

“庄户人不用问,奶牛吃甚你种甚”,曾是呼和浩特为养而种的口头禅。如今,围绕“从一棵草到一杯奶”的乳业全产业链正加快布局。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十四五”时期,我国奶业已步入发展新阶段,但技术弱、融资难等问题仍然存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需要发挥各自资源优势,最大化创造全产业链协同价值,筑牢奶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在我国,奶业产业链包括40多万户养殖户、600多家乳品企业。2022年奶牛单产9.2吨,是2008年的两倍。在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来自国内外的种植、养殖、包装、物流、营销、新能源等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以及更多社会力量正在向“乳都”聚拢。

得益于呼和浩特奶业集群布局,呼和浩特饲料、兽药等生产企业快速发展。全市现有78家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涵盖了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精料补充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等。

利乐呼市工厂是利乐全球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封盖生产基地。目前,其包材产能已经达到每年200亿包,约占利乐全球包材产量的10%;封盖厂已经安装15条生产线,2022年生产封盖30亿个,今年还计划安装6条生产线,未来产能可达到年产100亿个封盖。

作为全球领先的食品加工和包装解决方案供应商,利乐公司大中华区总裁朱屹东表示,利乐作为为乳品企业服务的包装企业,这些年在呼和浩特得到发展的因素之一就是依托伊利、蒙牛等龙头企业的发展和带动,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巨大的产能空间和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装备,提升了区域性供应效率,缩短了供货周期。

“从一棵草到一杯奶”,饲料、兽药、包装、物流等关键环节是乳业发展的“硬核”保障。据了解,今年在乳业龙头企业强力拉动下,呼和浩特统筹推进“育好种、种好草、养好牛、产好奶、建好链”,解决好草源、牛源、奶源等“卡脖子”问题,加快推进伊利液态奶三期、奶粉二期、蒙牛九期和26个大型奶牛牧场等重点项目,积极争创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年内优质牧草基地扩大到145万亩以上。同时,新增签约宏福现代农业产业园、汇源农业深加工、中粮产业园、信华国际冷链、蒙游记金河镇农业文旅田园综合体、中化MAP(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等57个项目,投资额达到213.52亿元。

王莉霞表示,振兴奶业,内蒙古拥有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政策优势。下一步,将继续聚焦“育好种、种好草、养好牛、产好奶、建好链”,坚持增数量、扩产量、提质量,让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强起来、优起来,每个企业都火起来、旺起来。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