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动态

深化仲裁领域改革开放 打造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 ​

来源:本网稿件作者:时间:2023-08-19

上海市是我国国际仲裁资源最集中、最丰富的城市。国际仲裁权威研究机构发布的《2021年国际仲裁调查报告》显示,上海跻身全球最受欢迎仲裁地前十名,位列第八位,上海仲裁的国际公信力、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2022年,上海仲裁机构共受理案件8306件,标的额1058亿元,均创历史新高,标的额自仲裁法实施27年以来突破1000亿元关口,推动上海仲裁事业改革发展开创新局面。

强化顶层设计,开启仲裁领域改革发展新征程。一是制定出台省级仲裁改革实施文件。2019年,上海市委办、市府办印发《关于完善仲裁管理机制提高仲裁公信力加快打造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的实施意见》,提出六方面16项改革举措。二是制定实施仲裁机构深化改革总体方案。2020年,《上海仲裁委员会深化改革总体方案》印发实施,提出“体制松绑、机制做优、队伍做专、业务做强”的改革目标和任务。三是制定出台打造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的支持措施。2022年,《关于支持打造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提升城市软实力的若干措施》发布,提出培育国际一流仲裁机构、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等六方面20项举措。

聚焦重点突破,探索仲裁业务对外开放新实践。一是主动争取仲裁对外开放政策。2019年,国务院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允许境外知名仲裁及争议解决机构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设立业务机构,开展国际商事、海事、投资等领域涉外仲裁业务。二是制定出台仲裁对外开放实施文件。2019年,上海市司法局出台《境外仲裁机构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设立业务机构管理办法》及申办指引。三是促成全国首家知名国际组织仲裁业务机构落户上海。促成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与调解中心在上海自贸试验区设立业务机构,截至2022年底,已受理涉外知识产权案件66起,当事人涉及的国家和地区达10多个。

坚持合作共赢,畅通仲裁国内国际交流“双循环”。一是打造仲裁国际交流活动品牌。建立由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仲裁机构等上下贯通、多方参与的活动举办机制,创设“上海国际仲裁高峰论坛”“上海仲裁周”等国际交流研讨平台。二是推动长三角区域仲裁合作发展。推动成立“长三角仲裁一体化发展联盟”,长三角地区43家仲裁机构已全部加入联盟,建立长三角地区仲裁机构跨区域合作交流和全方位协同联动机制。三是支持仲裁机构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支持上海仲裁机构与法国国际商会仲裁院、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海牙常设仲裁法院等境外知名仲裁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在仲裁资讯互通、推介互利、研究互动、专家互荐等方面建立合作机制。

近年来,上海深化仲裁改革创新,扩大仲裁对外开放,加快打造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成效显著。

仲裁机构改革取得新成效。上海仲裁委员会改革为全国仲裁机构改革顶层设计贡献上海方案:建立以委员会为核心的国际化法人治理结构,新一届委员会由15名境内外仲裁专家组成;建立市场化用人机制并实行企业财务制度,实现人事薪酬制度自主决定、财务预决算自行编制和财务收入自主管理;改革以来,先后获得联合国贸法委第一工作组和第六工作组观察员席位。

仲裁国际化程度获得新提升。2021年,上海仲裁委员会和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完成换届,首次聘请6名境外知名国际仲裁专家担任委员会成员。目前,上海仲裁机构在册仲裁员3737名,其中境外仲裁员870名,占比23.3%,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RCEP全部成员国以及80余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2022年,受理涉外案件303件,同比增长12.6%,当事人涉及除中国大陆外的41个国家和地区。

仲裁对外交流迈上新台阶。连续四年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举办“上海国际仲裁高峰论坛”,累计吸引来自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逾1000名境内外国际组织、仲裁机构代表等相关人员参加。2022年5月,上海仲裁委员会参加联合国贸法委中小微企业信贷国际立法会议并提交国际立法建议,代表中国仲裁机构在联合国专项立法舞台上发表专业意见,全文被联合国贸法委官网刊登。(上海市司法局供稿)

相关链接

营商环境创新发展宣传案例征集活动启动以来,我们收到了上海市各区和职能部门提交的许多创新案例,所涉内容广泛。

各区提交的案例包括:浦东新区推进商事登记确认制,提升市场准入便利化;普陀区通过“信用联盟”组团服务,推进助企服务一体化;长宁区推进“放管服”改革,全力推动“一业一证”;金山区化“知”为“资”,用活科技型企业知识产权;金山区以“信”促“贷”,构建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闵行区多方面发力,“无缝”服务外籍人才;徐汇区首创“住所云”,提升审批服务质效,精准赋能社会治理;徐汇区虹梅街道以“虹梅模式”,打通法律服务园区“最后一公里”;嘉定工业区通过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实现企业迫切诉求直通立法机关。职能部门提交的案例包括:上海市知识产权局构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新生态,助力创新主体知识产权运营能力升级;上海市银保监局开展无缝续贷“十百千亿”工程,推进无缝续贷增量扩面助力中小微融资;上海海关依托跨境贸易大数据平台建设,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上海海关与南京海关等长三角直属海关实施“联动接卸、视同一港”整体监管,拓展海关监管模式;奉贤区市场监管局变监管资源为服务发展资源,创新设立“7+X”服务团队;嘉定区市场监管局创新推出“医保零售药店变更联办”,利企又便民;上海市税务局通过社会共治点,打通办税缴费“最后一公里”;静安区税务局打造市北高新园区社会共治点,智慧赋能便民办税;嘉定区税务局建成税务“政务融合示范点”;嘉定区人民法院“破”“立”并举,探寻破产审判“最优解”;闵行区人民法院创设涉诉企业风险外溢研判机制,提升司法服务大局能级;杨浦区检察院聚焦数据合规,保障区域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松江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探索审批新模式,“多审合一”实现“规划许可一件事”。其中,不乏可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的创新之举,本报将对这些案例持续关注。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