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数字电网助力新能源“无条件”上网

来源:本网专稿作者:时间:2023-06-29

□本报记者焦红霞

一踏进南方电网贵州铜仁供电局220千伏太平变电站,一个缓缓行进的黄色机器人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是新一代5G智能机器人,搭载了28个高精度传感器和4组高清摄像头,具备视觉识别、图像算法识别、红外测温、电池管理等功能,可代替人工完成‘自动巡检+智能分析+风险等级+处置方案’一体化作业,完成一次巡检只需50分钟,效率提高13倍。”铜仁供电局生产指挥中心副总经理罗显跃介绍,目前,该局地市级变电运行管理平台共计接入变电站63个,全部实现远程控制站内红外双光摄像头进行巡视,异常点位则会自动生成巡视报告。

供电稳不稳,是检验城市乡村是否“用好电”的标尺。而今,面对新能源的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给电网持续可靠供电、安全稳定等方面带来的重大挑战,作为连接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电网,南方电网公司正以数字电网为关键载体,推动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

数字化转型是顺应数字经济时代大潮主动作为的必然选择。南方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孟振平强调,要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在数字变网、数字企业、数字服务和数字产业建设上用劲发力。

为了实现新能源“无条件”上网,让电力通道始终处于稳定状态,南方电网公司在设备、系统“可见、可知、可控”领域下足了功夫。

铜仁供电局220千伏太平变电站是南方电网公司在贵州省内布局的唯一智能化试点变电站。早在2019年3月,太平变电站就成为国内首个安装5G信号基站的变电站。此后,太平变电站趁热打铁,由浅入深地逐步推进数字化进程,从最开始的摄像头、传感器建设,到如今的5G智能机器人、3D信息模型系统等的应用,在持续的探索中,220千伏太平变电站实现了智能运维、安全管控、设备状态全面感知、数字信息高效处理,“智慧变电站”建设又迈进了一大步。在数字化赋能的推动下,太平变电站节省了约70%的变电运维人员,巡视效率提升400%,操作效率提升22倍,初步形成智能巡维中心效应。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110千伏白碗窑光伏电站的新能源AGC即“自动功率控制”系统接入兴义供电局并联调成功,在贵州省率先实现供电局对新能源电厂的远程控制,调度人员只需调整发电量数值,新能源发电机组就能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发电,新能源“可观、可测、可控”实现了“大跨越”。

全国人大代表、500千伏松桃巡维中心副站长周敬余常年与变电站打交道。他说:“依托数字技术,数字电网让电力系统拥有更加敏锐的‘感官’和更加聪明的‘大脑’,能够支持新能源机组作为主力电源参与电力系统调控过程。”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贵州电网累计消纳新能源49.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5%,新能源日发电量最高达1.34亿千瓦时。

贵州电网公司的数字化转型只是南方电网数字化建设的一个缩影。在数字化洪流中,目前,南方电网的数字化转型正在加速:线路通道数字化23.8万公里、无人机自动巡检110万公里、99.5%变电站实现无人值守……未来,南方电网公司将持续加快数字化转型,提升数字技术平台支撑能力和数字电网运营能力,力争2030年前基本建成新型电力系统,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确保新能源高效消纳和电力可靠供应。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