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事解读

激活大数据“富矿” 让规划更“智慧”

来源:本网专稿作者:时间:2023-04-17

自然资源部空间规划局负责人谈《国土空间规划城市时空大数据应用基本规定》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成静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实施行业标准《国土空间规划城市时空大数据应用基本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该《规定》适用于城市层次国土空间规划时空大数据应用,其他层次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也可参考执行。

日前,记者就《规定》出台的积极意义、工作导向、主要内容等采访了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相关负责人。

就《规定》的主要内容,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是确立了国土空间规划城市时空大数据应用的总体框架,包括数据资源层、数据采集处理与质量控制层、典型应用场景、业务服务层。二是数据资源层,规定了自然资源数据集、城市运行基础数据集和城市运行流数据集3大类数据资源。三是数据采集处理与质量控制层,规定了对各类时空大数据的采集要求、处理与质量控制要求、融合要求等。四是典型应用场景,详细规定了城市安全底线、人口结构、职住平衡、“15分钟社区生活圈”、区域联系等5个典型场景中重要指标的算法模型。五是业务服务层,对验证校核,依法保护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公益性支持国家层面决策应用等作出了规定。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相关负责人称,《规定》提出了5项工作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针对全年龄段人口特征,加强对人口分布、职住关系、设施服务范围、空间品质、城市活力、安全应急等空间特征识别方面的时空大数据应用,更好地查找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需求导向。按照急用先行、急需先用的思路,针对当前数据采集处理、质量控制、典型应用等方面缺乏统一标准规范的情况,聚焦城市国土空间规划基本应用需求,鼓励在官方统计数据之外,采用大数据作为补充,建立科学、简明、可操作的时空大数据质量控制体系。

坚持共建共享。梳理相关时空大数据分类,引导各方基于统一的多尺度标准地理格网,对数据进行标准化、空间化处理,加强数据可靠性和规范性要求,推动建设全要素、多类型、全覆盖、实时更新的权威国土空间数据库。

坚持全生命周期管理。落实“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要求,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修改和实施监督提供支持。

坚持安全可控。统筹数据安全与应用发展,确保时空大数据处于有效保护和合法利用的状态。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还介绍了《规定》的3个特别之处。

一是特别注重对具备强时间属性的空间数据应用。过去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管理的空间数据以国土调查、遥感监测等静态数据为主,时间属性较弱。《规定》里重点规定的手机信令、互联网地图等高频时空大数据,与人们每分每秒的生产生活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是“流动”的数据,具有很强的时间属性,可以支撑我们更加精细、更加动态甚至是实时地对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情况开展评估。

二是特别强调个人隐私的保护。《规定》制订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统筹治理效率与个人隐私保护,把“注重防范用户隐私泄漏风险,不得侵犯个人隐私”确立为工作原则,并明确要求互联网位置数据、手机信令数据、互联网地图数据、物联网传感数据等在支撑国土空间规划业务时要“去实名化”处理,不得与公民姓名等真实信息关联,确保既可以基于手机信令等海量数据准确分析研判,又不侵犯公民隐私边界。

三是有效发挥了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作用。为保证《规定》的科学性和引领性,我们坚持“开门编标准”,邀请业内技术领先的两家民营企业和1家国有企业加入了标准研制团队,其间还多次听取平台企业、电信运营商等头部企业和中小企业意见,把他们经过实践验证的先进技术路线融入到了标准中。参与《规定》制订的企业表示,企业的自发探索能够上升为国家制度,对他们之前的工作是一种很大的肯定,有了这种机制保障,他们更有动力也会更加心无旁骛地专注推动这个领域的技术创新。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