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

“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助力科技兴农

来源:本网专稿作者:时间:2023-04-12

遵照习近平总书记要坚持把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进一步抓实抓好的指示精神,浙江深入实施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拓展科技特派员服务功能,有效促进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科技兴农”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2003年至今,浙江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由最初在浙江省最不发达的101个乡镇开展试点,到在欠发达地区全面推行,再向全省域拓展,省、市、县三级共累计派遣科技特派员2.4万人次,省财政累计投入特派员专项资金5.1亿元,实施科技项目1万余项,实现经济效益超百亿元。

农村需要什么科技人才,就派什么人才

坚持双向选择,择优选派,一人派驻,团队支持。各乡镇根据当地产业特点和发展需要,提出急需的科技人才要求,经管理部门汇总后面向省属高校院所公开发布和征集,由个人报名、单位推荐,并征求当地科技部门意见,通过多轮对接后完成匹配工作,确保各方满意。省级选派科技特派员把省级及以上高校和科研院所作为唯一选派渠道,较好地确保了特派员队伍的高质量,也为高层次科技专家下沉并服务基层畅通了渠道。科技特派员在乡镇一旦遇到技术方面的问题,可以充分依托派出单位和其他特派员的资源,以及为特派员匹配的线上科技支撑资源,全力解决技术难题。

聚力农村产业发展,助力农民科技致富

坚持服务体系网络化。在一乡一名科技特派员的基础上,建立法人和团队科技特派员制度,依托高校院所事业法人,以及5人以上科技人员组成的科技服务团队,充分利用其人才、项目、成果等农业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和支撑地方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已累计选派法人科技特派员36家和团队科技特派员504个。

坚持服务模式多样化。针对派驻地产业特色和农民实际需求,不断探索总结推广有效的科技服务模式,建立“科技特派员+协会/企业/示范基地/种养大户+农户”多元化帮扶模式。如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团队科技特派员首席专家与武义当地食用菌技术推广站共同投资入股创办公司,带动建起20多条专业化菌棒生产线,惠及全县90%以上的菌农,累计增收节本超过1亿元,同时带动了专业合作社和大户的发展,培育了专业合作社15家、家庭农场10家、年收入20万元以上的大户23户,推动食用菌产业从“脱贫产业”转变为“富民产业”。

坚持服务范围全产业链化。2017年起,为拉长农业产业链条,支撑农村综合经济发展,科技特派员专业领域开始由一产逐步向二三产拓展。2017年省派非农专业个人科技特派员占比约13.6%,2022年已提高到20.24%。

坚持省市县联动,系统支撑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

强化政策引导。2003年以来,先后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通知》等一揽子政策,形成了省市县三级联动、系统支撑科技特派员制度发展的良好工作格局。加大科技特派员财政支持力度,省级财政支持的补助经费为6400万/年,省级个人科技特派员项目经费标准为10万元/人·年。特派员5年内保留原单位工资福利、岗位、编制,工作业绩纳入科技人员考核体系。浙江省委、省政府每5年表彰一批优秀科技特派员和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每2年通报表扬一批科技特派员工作成绩突出单位和个人,至今已有406家单位、1621人次获表彰。

强化市场激励。鼓励特派员在基层创业,引导高校、科研院所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科研人员职务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制度,支持科技特派员通过技术转让、许可、成果作价入股等方式转化科研成果,以多种形式与派驻地企业、专业大户联办企业,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科技特派员已牵头或入股兴办农业科技企业432家,建立利益共同体1632家,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二传手,被农民群众誉为“永远不走的特派员”。

强化考核评价。每2年通过第三方对市、县科技特派员的工作表现和服务进行评价,确定等次,并作为下一轮科技特派员选派人数和工作经费的依据,确保科技特派员工作干出实效。

(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供稿)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