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改革网作者:刘振魁时间:2022-12-09
公共停车场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群众关心、社会关切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为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涉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方便群众停车为目的,多措并举,采取科学规划布局、破解资金难题、解决土地制约、高效利用土地等方式,探索出了停车设施建设的新思路。
突出以人为本思想,科学布局停车设施
涉县以学校医院、商业中心、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和老旧小区周边为重点,调整规划布局,科学实施停车场建设,最大程度满足人民群众的停车需求。在第四中学、县医院、玉带河公园、铜锣湾广场、牌坊路居民区等处建设30余座停车场,新增停车位4209个。通过合理布局停车点位,极大提升了停车便捷性,方便了群众生活,缓解了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真正体现了民生工程服务于民的建设理念。
多措并举争取资金,破解资金难题
停车场建设体量大、投资高,仅依靠财政投资建设明显投入不足,无法充分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为破解资金难题,涉县采取了引入社会资本、项目配套建设、争取上级资金等方式开展停车设施建设。
引入社会资本方面。一是在住宅小区建设上,一律进行道路红线退线,主要道路退线可达25米以上,业主车辆停放小区内部,同时利用建筑退线区域,在昱景华都、阳光海岸、盛港国际、创美悦府、泰和阳光、龙城凤府等一大批住宅小区外建设了公共停车场并面向公众开放;二是积极鼓励铜锣湾集团、涉县赤水湾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等资本加大对在建项目停车设施的投资,增加项目停车位配建比例。据统计,近年来涉县在停车场建设上引入社会资本约5600万元,占比停车场全部投资约85%以上,极大补充了财政投资,实现了企业效益和群众停车的双赢局面。
项目配套建设方面。统筹融合项目和群众停车需求,在中医院、平安健康驿站、科技中学、清漳中学、清漳河湿地公园等多个项目都足额配备了停车位。
争取上级资金方面。积极研究停车场建设相关政策文件,谋划了涉县停车场及配套设施建设工程,成功争取专项债券3500万元,项目完工后涉县城区将再新增3座大型停车场。通过多措并举争取资金,为停车场建设的快速化和体量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积极推广立体停车,化解土地制约因素
为解决停车场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充分挖掘停车设施建设资源,涉县积极推广立体停车建设:赤水湾大桥桥下空间较大,通过创新空间思维,改造成为一个大型停车场,可容纳302辆车辆停放;科技中学创新设计思路,利用操场和道路高差,在操场下方设计建设了一座大型停车场,可容纳320辆车辆停放;书香苑停车空间有限,利用现有空间建设了一座地上机械式停车场。同时,清漳中学、中医院、铜锣湾广场、汇乐广场等地下停车场正在加快建设,共建设停车位1650个;无影山、太行中央公园等一批地上立体停车场即将开工建设,将新增停车位549个。通过积极推广立体停车,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做到了“土地减法”和“停车场加法”的灵活运用。
加强边角地、低效利用土地整治,打造“微型停车场”
涉县在停车设施建设上秉持“抓大不放小”的原则,对停车资源进行再挖潜、再规划,集中对边角地、低效利用土地进行整治,打造了多个“微型停车场”。小海路停车场是对原有废弃建筑物拆除后建设而成;河西街停车场位于建筑垃圾堆放区,对垃圾进行清运平整后建设为停车场;龙山庭院小区与铁路之间杂草丛生、环境较差,通过整治建设了“口袋公园”和停车场。通过将一个个边角地、低效利用土地的整治改造为停车场,有效补充了现有停车设施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