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经济运行“稳”中有“升” 宏观调控更加精准务实

来源:本网专稿作者:时间:2022-11-14

□本报记者郭丁源

近期,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今年前三季度数据显示:我国GDP为870,26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0%,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经济总体呈现恢复向好态势,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反映了“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科学实践。

承压前行,成绩来之不易。今年以来,疫情形势延宕反复,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更趋艰巨繁重。在做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之中,我国经济顶住压力,走出“V型复苏”曲线,彰显强韧本色。

中国经济“稳”中有“升”,离不开掌舵领航、举旗定向。近年来,既符合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完善,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进一步提高。在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上,更加注重明确调控理念、创新调控思路、把准调控着力点、丰富调控工具和增强调控合力。

财税政策有力有效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宏观政策提出要求,强调要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

前三季度,一系列举措有效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为财政收入增长提供较好支撑。近日,财政部公布的2022年前三季度财政收支情况显示,1月~9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0,38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2%。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表示,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多个主要反映市场主体经营状况的税收指标呈现同比增长趋势,反映出我国宏观经济逐渐呈现出恢复性增长态势,下一步将释放积极财政政策优化经济结构的潜能,促进经济的中长期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18.08万亿元,同比多增1.36万亿元。截至9月末,我国本外币贷款余额216.55万亿元,同比增长10.7%;人民币贷款余额210.76万亿元,同比增长11.2%。

另外,地方政府正加快专项债发行,助力扩大有效投资。数据显示,10月已发行和按计划将发行的新增专项债超过3000亿元,创下半年以来月度新高。业内人士预期,明年专项债提前批额度有望在今年底前下达。不少地方已开始谋划储备2023年专项债项目。“今年四季度及明年,积极财政政策将持续发力,专项债将担当稳投资的主要动力。”财信证券分析师黄红卫表示。

央企方面,国资委表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央企业经济运行平稳,效益回升向好。前三季度,央企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9万亿元,同比增长10.9%。统计显示,前三季度,中央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1万亿元,同比增长5.7%,增速比1月~8月回升0.7个百分点;累计实现净利润1.6万亿元,同比增长4.7%,增速比1月~8月回升1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中央企业累计上缴税费2.1万亿元,同比增长15.2%;中央企业累计为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房租146.9亿元。

积极稳健扩大内需

从传统经济上的“三驾马车”来看,消费的增长尤为突出。消费在前三季度里的贡献率达到了41.3%,是“三驾马车”里最为重要的。

不过,今年第三季度GDP增速虽然明显好于第二季度的0.4%,但还没有恢复到第一季度4.8%的增速。“最核心的原因在于第三季度面临着高温天气、疫情多点散发和欧美滞胀所带来的全球经济下滑的三重冲击。”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近日针对此专门作出了相关论述,以上三大因素在第一季度时还没有面临,因此目前出现摆脱低迷、复苏巩固的态势,也超越了很多人的预期,特别是超越了国外一些机构投资者的预期。“他们认为中国今年全年不会超过3%,但事实上我们在第三季度的复苏作用下,这是比很多人预期要好的一个复苏。”

在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看来,我国针对经济波动,果断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及时出台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扭转了经济下滑态势。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3.9%,基本符合预期。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离不开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引导。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研究员关利欣认为,各地各部门开展的促消费举措力度大、时间长、活动丰富,将有效促进消费创新和产业创新,不断激发并释放消费潜力。

促进汽车消费是四季度以来地方促消费的重头戏。如湖北省财政厅提出筹资30余亿元促消费,包括:补贴乘用车以旧换新,投放“加油券”等;黑龙江省商务厅日前推出18条举措优化汽车配套服务,促进二手车流通;山西省日前明确山西财政提供1亿元资金补贴支持全省汽车促销活动。

“各地抓住时点,积极出台政策促进汽车等重点领域消费,有利于激发大宗消费市场活力,对推动四季度消费市场保持恢复增长将产生重要作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丽芬说。

重点用好有效投资

重大项目是稳增长的“压舱石”。“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有助于稳住宏观经济大盘。”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表示,第四季度是施工旺季,各地正抓住当前窗口期,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第三季度中国经济恢复向好,投资“功不可没”,而要让第四季度经济乘势而上,扩投资将继续扮演重要角色。10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努力推动四季度经济好于第三季度,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随着疫情对于消费的冲击相对平缓化,加之各类稳增长政策工具不断发力托底、基建增速持续回升。1月~9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9%,增速比1月~8月加快0.1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升。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6%,增速比前8个月加快0.3个百分点,连续5个月回升。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赵同录指出,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效能不断释放,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有效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对经济恢复的关键作用增强。

这一数据的变化,来自二季度连续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托底。6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提出“确定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的举措”。9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基础设施等事关发展和民生,要继续用好专项债补短板。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需求不足仍然是当前经济运行当中的一个突出矛盾。要发挥好有效投资对经济恢复的关键作用,有力扩大国内需求,而基础设施事关发展和民生,投资空间比较大。对此,国务院近期出台追加不少于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依法盘活5000多亿专项债地方结存限额等政策措施,根据前期已经落实到项目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拉动情况来看,这些政策将有利于扩大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基础设施投资,促进经济加快恢复。

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持续发挥效能,加之高温天气影响消退,制造业景气度有所回暖,企业预期有所改善。国家统计局发布的9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显示,中国9月制造业PMI50.1,预期为49.7,前值为49.4。

近期,多地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很多地方明确了四季度重大项目建设目标和重点。例如,安徽省举行2022年第四批重大项目开工动员会,开工重大项目达924个,总投资8026.9亿元,预计年内完成投资699.4亿元。贵州公布《推动复工复产复市促进经济恢复提振行动方案》,要求加快新开工一批重大项目,四季度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529个、总投资4302.65亿元。

三季度以来,上海经济加快恢复,跑出了经济恢复重振的加速度。今年以来,上海经济运行呈现“平稳开局、深度回落、快速反弹、持续恢复”的V形反转走势。第三季度各月,上海各主要经济数据均为正增长。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阮青表示,上海经济快速反弹重要原因是得益于国家稳经济政策效应和国家战略引领作用持续显现。他指出,今年以来,国家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从6方面出台33项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和19项接续政策措施。上海全面落实国家各项政策措施,于3月底、5月底、9月底先后制定出台抗疫助企“21条”、经济恢复重振“50条”、稳增长“22条”三轮政策,以政策措施的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持续释放政策的乘数效应、撬动效应和综合效应。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效运转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会同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联合办公,项目前期手续依法依规高效办理,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快投放,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除此之外,前三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6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0.2%,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3.4%、13.4%。科技创新在带动产业升级的同时,也正在成为吸引投资、扩大内需的源头活水。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近年来,宏观调控强化上下联动、部门协同、政企协力,更加突出抓落实。各项重大规划、重大改革、重大政策等均明确时间表、路线图,细化责任分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已经对2022年经济工作作出周密部署,近期国务院又出台了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加快推动各项既定政策落地见效。今年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从3个方面、43项政策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助企纾困政策。《若干政策》所列的餐饮、零售、旅游、公路铁路水路运输、民航等均是受疫情影响比较严重的行业,更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帮助服务业困难企业渡过难关,精准发力。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枝齐放才是春。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陆续发布了各自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情况。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31个省区市中,有21个经济增速相比上半年有所上升,其中,经济总量排名靠前的江苏、浙江、福建、湖南等省份前三季度经济增速相较于上半年加快了0.5个百分点以上,对于全国经济恢复向好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在创新调控思路上,我国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更多依靠改革创新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的力量。

例如,近期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定向调控”,以改善供给和需求。中国人民银行于1月17日开展7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100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均下降10个基点。这是自2020年4月之后首次下调政策利率。业内人士分析,央行此举呼应了中央工作会议“稳字当头”的政策基调,有利于改善消费和投资需求。

宏观调控更加注重把握经济规律,推动经济发展更加稳健。“近年来,宏观调控手段愈加科学灵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所形势室主任刘雪燕认为,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区间管理内涵更加丰富,使得近年的宏观调控更明确、更具有针对性。一是通过采取逆周期管理和预期管理,更加注重预期管理,通过引导市场行为,预测预警预防在先。二是进行精准“滴灌”,掌握好宏观调控的力度和幅度,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注入重要能量。

中国经济正企稳回升,但持续恢复基础仍不稳固,稳经济还要付出艰苦努力。多位业内专家指出,当前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落实落细各项政策措施,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特别是要继续实施好各项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持续释放政策红利,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