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网稿件作者:时间:2022-08-29
——看习近平总书记讲述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故事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有盘“棋”。跟随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我们将逐步了解这盘“棋”的形成脉络。
“这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
港口,被称为宏观经济变化的“晴雨表”。数据显示,我国90%以上的外贸货物通过港口进出。其中,2019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稳居全球港口第三位。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培育的这颗“种苗”,已成长为全球港口网络中的“龙头”,沿着“一带一路”,通达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600多个港口。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始料未及的冲击。舟山港一度面临国外原材料进不来、国内货物出不去的困境。但宁波舟山港坚持不停工、不停产,到当年3月底,港口吞吐量已恢复至往日水平。疫情猛烈冲击之时,触摸这座世界级港口的律动脉搏,既能探知其传递出的经济新气息,也能感受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与潜力。
2020年3月2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到宁波舟山港考察,在业务调度大厅听取了港区和复工复产情况汇报。他深情地说:“我对这里,对宁波港很有感情,这是我第三次来这里。”他还指出,宁波舟山港率先恢复生产,对推动我国企业复工复产、恢复物流体系、恢复全球产业链具有重要意义。
在港口行政办公楼一楼大厅,习近平总书记面对围拢在身旁的港口职工代表说,“要未雨绸缪,关注境外疫情形势,在坚持不懈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应对和化解各国为抗击疫情采取的各项限制性措施对货物航运带来的影响,促进我国出口货物出得去、进口货物进得来。”
就在来到舟山港的前两天,2020年3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时强调,要加强国际经贸合作,加快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保障国际货运畅通。之后的国际形势变化足以证明这份远见。浙江之行的最后一天,在听取浙江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习近平总书记谈及此行感受:“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疫情暴发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明危和机的辩证法。早些时候,他前往武汉考察时也提到,要危中寻机、化危为机。
在浙江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有了新的思考和部署,“随着境外疫情加速扩散蔓延,国际经贸活动受到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给我国加快科技发展、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带来新的机遇。”
结束浙江之行回京后,2020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2021年1月,他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回忆了那段时间的思考,“我在浙江考察时发现,在疫情冲击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生局部断裂,直接影响到我国国内经济循环”,“我感觉到,现在的形势已经很不一样了,大进大出的环境条件已经变化,必须根据新的形势提出引领发展的新思路”。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这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是新发展阶段要着力推动完成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
“要调理好统摄全身阴阳气血的任督二脉”
“新发展格局”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中多次被提及,可谓“纲举目张”。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塑造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而作出的战略抉择,是主动作为,是长期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用一句形象的比喻来解释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就像人们讲的要调理好统摄全身阴阳气血的任督二脉”。
如何打通任督二脉,畅通经济循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供给侧有效畅通,有效供给能力强可以穿透循环堵点、消除瓶颈制约,可以创造就业和提供收入,从而形成需求能力。“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
2016年1月18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结构性’三个字十分重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简言之,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习近平总书记还讲了企业成功探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故事,“我国一些企业从生产端入手,坚持自主创新,瞄准高端市场,推出高端智能手机,满足了人们对更多样的功能、更快捷的速度、更清晰的图像、更时尚的外观的要求,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不断上升……元旦过后,我到重庆看了一家公司,他们生产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就是供给侧改革的成功案例。这几年,重庆笔记本电脑等智能终端产品和自主品牌汽车产业成长也很快,形成了全球最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国内最大汽车产业集群,全球每3台笔记本电脑就有1台来自重庆制造。这说明,只要瞄准市场推进供给侧改革,产业优化升级的路子是完全可以闯出来的。”
2016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猴年春节刚过,湖南就连续打出了一套“三去一降一补”的政策“组合拳”。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两会湖南代表团审议时,与代表们共谋改革发展。
来自中联重科的代表说,“中国装备制造业当前面临着‘三期叠加’的压力,正经历着转型的阵痛。作为其中的一员,中联重科同样也在咬牙转型,苦练内功。”党中央、国务院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的决策是英明和及时的,“今天不忍痛转型,明天就会面临更大的痛苦。”
习近平总书记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硬仗,要把握好“加法”和“减法”,增加要素投入,促进经济总量增加,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在短期经济阵痛和长期结构调整的选择面前,是下定决心去产能还是走老路,考验着眼光与勇气。
2017年3月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来到辽宁代表团参加审议。他询问了来自鞍钢集团的代表一个问题:鞍钢发展方向是去产能、保产能、还是增产能?该代表面对询问,诚恳地说,鞍钢有去产能的任务。一开始担心产能是不是真能去掉,但经过一年多努力,已经感受到去产能带来的好处。下一步,好的产能要保留,落后的坚决去掉。
事实证明,有效减法换来的是发展加法。鞍钢所在的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偏资源型、传统型、重化工型,经历过辉煌,也遇到过困境。在这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然会带来阵痛,但挺过去后,必将迎来新的工业辉煌。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东北三省考察。辽阳石化由于产能过剩,曾经连续12年亏损。通过调结构、抓创新,2017年一举扭亏为盈。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看了新一轮振兴东北计划和中国石油炼化转型升级的第一个石化项目——俄罗斯原油加工优化增效改造项目;在中心控制室,又听取了对企业聚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新产品的介绍。控制室外,习近平总书记同企业劳模和职工代表一一握手,高兴地说:“当年你们织出了中国第一块‘的确良’。几十年历经风雨,一路前行,一些新产品达到了世界级水平,填补了空白。希望你们再接再厉,一以贯之,砥砺前行,作为共和国的‘种子队’,打出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