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与智库

当前位置:首页 >

培育地理标志农产品 促进农村产业融合袁州新样本

来源:环球网作者:朝创时间:2022-08-11

地处湘赣边革命老区的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已有2300多年的油茶种植历史,全区现有油茶林80.5万亩,油茶种植面积和产值均居江西首位。江西宜春自古就有“赣中粮仓”称号,有记载宜春地区早在18世纪就有双季间作稻,富硒和绿色成为“宜春大米”的天然标识,2021年全区粮食种植面积94.14万亩,总产量7.1亿斤。

袁州区依托中国油茶之乡、中国温泉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产业发展生态基础,坚持在特色上做文章,采取“政府出资承担运营管理和服务,农户土地流转出租托管入股,产业经营主体负责建设与生产”的模式,通过设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培育金字招牌“袁州茶油”、“宜春大米”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集群,推动袁州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地理标志农产品对于乡村振兴的意义不只在于产品本身,要考虑让其产业链延伸、融合,衍生发展更多产业。目前在袁州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内已形成“油茶良种选育-苗木培育-基地建设-精深加工-食用菌-有机肥-林下经济”的全产业链闭环发展。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指定地点江西青龙高科油脂有限公司以技术研发为主线,已形成了食品(食用油)、保健品、化妆品多系列产品的新型农业工业化产业链,不断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江西星火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利用油茶果壳等农林废弃物建成年产2000吨的茶香白鲜菇生产线,利用菇渣又可做成有机肥原材料,将油茶上下游系列产品“吃干榨尽”。为更好服务产业链,园区计划投资9.82亿元建设集研发加工、仓储物流、检测认证、电商直播为一体的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区。

地理标志农产品背后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历史内涵,讲好地理标志农产品故事,继而推动地理标志农产品与旅游、康养、研学等关联产业相容互促,激发乡村发展更深层的活力,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袁州区以“地理标志+”的发展模式,结合红色文化、古村落文化、农耕文化等优势资源,运用文创、科创、旅创等手段实现农产品的新消费、新营销和新流通。通过“我在明月山下有一亩富硒良田”的订制模式,以及举办谷雨文化栽禾竞赛交流亲子活动,一起体验农耕文化魅力的同时打造“宜春大米”金字招牌之魅力。以精品非遗主题民宿+袁州油茶宴模式为打造乡村旅游注入新思路、激发新活力,袁州区也正积极将油茶栽培技术申请国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

以地理标志农产品为纽带,相关经营者以及广大农民可以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凝聚各方力量促进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品牌化,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近年来,袁州区支持龙头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参股经营、签订长期供销合同等方式建设标准化、规模化原料生产基地以及营销设施,健全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宜春市袁州区中州米业有限公司打造“公司+基地+种植大户+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产业链联合体经营体系,实现与订单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销售渠道和加工厂家利益共享的“保姆式”全程托管模式,实现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深度融合。

袁州区通过打造“袁州茶油”和“宜春大米”两大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集群,积极响应国家粮油安全战略部署,探索农村产业融合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据悉,袁州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将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数字经济等技术、人才、市场领域赋能、擦亮、提升两大地理标志农产品“金字招牌”,在保障农民获得合理的产业链增值收益的同时,逐步形成革命老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袁州新样本。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