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网专稿作者:时间:2022-07-04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罗 勉
□ 聂金秀 蔡勇跃
在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螺洞村,乡村风貌提升让这个常住人口不足500的脱贫村吃上了“旅游饭”。如今,由全体村民参股成立的旅游公司生意愈发红火,去年底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万元,村民在乡村旅游实践中尝到了甜头,也有了盼头。
螺洞村折射的正是近年来广东农村面貌的变化,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3月份,广东印发《2022年省十件民生实事分工方案》(以下简称《分工方案》),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列入其中,为推动广东农村面貌实现大变化按下了“加速键”。
年底前广东圩镇达宜居标准
广东建设美丽圩镇的步伐再提速,今年,建设美丽圩镇被列为民生实事之一,并明确年底前广东所有圩镇达到宜居圩镇标准,建设一批示范圩镇。当前,广东全力推进美丽圩镇建设攻坚行动,各地集中力量、扎实推进,美丽圩镇建设攻坚行动取得良好开局。
在顶层设计上,《广东省美丽圩镇建设攻坚行动方案》已于近日印发,部署了“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三线”治理、垃圾和污水治理等10项重点任务。
从进度上看,截至5月底,广东1063个圩镇完成“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占比95.0%;502个圩镇完成“三线”违章乱架清理,占比44.9%;各地共谋划开展项目6327个,总投资估算约829亿元。
今年基本实现自然村内干路硬化
要致富,先修路。出行难一直困扰着部分边远山区群众,也是各级政府牵挂的大事。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广东自然村内干路硬化率约84%,剩余未完成硬化的部分将在今年作为民生实事任务集中力量攻坚。
在实施农村村内道路建设攻坚行动中,广东下了“狠劲”,推动农村公路建设向进村入户倾斜、向田间地头延伸,实现农民居住较为集中的自然村(组)内通硬化路。
“到2022年底,基本实现自然村内干路硬化;到2025年底,基本实现自然村内道路硬化。”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招募4000名青年志愿者到基层
志愿者韩婷决定放弃广州一家国企的工作,回到家乡梅州市平远县八尺镇,成为一名乡村振兴志愿者。与韩婷一样,广东已有1000余名高校毕业生志愿者作为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成员,参与乡村振兴工作。
乡村振兴离不开国家、离不开农民、更离不开青年。因此,《分工方案》明确提出,要开展乡村振兴志愿服务。该项任务的牵头单位共青团广东省委等单位于今年共同实施广东高校毕业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由省市两级财政投入超过2.4亿元,招募选派4000名青年志愿者到基层一线从事2年~3年乡村振兴志愿服务。
据了解,目前该行动吸引了全国约两万名高校应届毕业生踊跃报名,志愿者计划于8月份前集中派遣到服务地开展工作。
合力推动之下,广东农村实现人居环境大改善、面貌大变化。广东集中供水行政村实现全覆盖,自然村覆盖率达到99%以上;“四好农村路”提质扩面,通乡镇和行政村路面硬化率、行政村通客车率、农村公路列养率均达到100%,基本实现100人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累计建成5G基站17.5万座、4G基站52.2万座,数量均居全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