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保

芜湖繁昌区积极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

来源:中国改革报作者:鲁君元时间:2022-06-27

鲁君元

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日前发布消息,“十三五”以来,芜湖市繁昌区坚定践行“两山”理念,把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突出位置,积极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开启新阶段现代化美好繁昌建设新局面提供坚实的生态环境支撑。

严施严控生态环境保护机制

繁昌区政府严格实施生态保护红线机制,严守环境质量底线,不断强化刚性约束,按照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理念,推进落实区域生态环境空间评价制度和生态环境管控清单准入制,实施好空间的生态环境属性差异化管控,落实生态环境空间管控政策。

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守牢底线是一项新的挑战,将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的约束落实到环境管控单元,建立全覆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生态保护红线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区域,保障和维护生态安全底线和生命线。

坚持把生态系统保护作为首要任务,把生态系统保护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统筹做好水生态修复、生态环境治理、矿山资源保护、生态安全保障。同时,落实河湖长制要求,实施重大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提升生态系统完整性、稳定性和服务功能。

从生态系统保护出发,加强绿色矿山建设,推进矿区生态综合治理,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实现减污增容。强化绿色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与保护,加强马仁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落实“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要求,加强外来物种管控,保护好繁昌长枣、平铺五华鸡等特有品种。

积极推进生态修复与监管

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思路,加强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功能、性质和管理实施情况的监控,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监测预警,对照“三线一单”要求,构建完善“生产、生活、生态”高效空间治理体系,加大环境保护常态监管力度,严把环保审批关,严格环境执法。完善监测点空间布局,运用先进技术手段,丰富监测点信息采集数据种类和数量。深入推进“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强化重点区域自然保护地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生态环境问题台账,严格落实整改销号制度,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推深做实河(湖)长制,构建水陆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责任明确和数据共享的生态监测物联网体系,督促重点问题依法查处到位、彻底整改到位。加强中长期环境质量预报能力建设,开展常态化监控,坚决遏制新增违法违规问题。拓展建设自然生态监管体系,真正实现繁昌区水清岸绿的美好生态景象。

全面谋划落实长江大保护

在落实长江保护方面,繁昌区全面贯彻落实《长江保护法》,加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规范各类生产生活、开发建设活动,促进资源合理高效利用,推动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提升入江水质,紧抓入江支流整治,落实常态化维护管养,从源头上改善长江水环境,把牢沿江1515“三段线”,推进长江岸线(繁昌段)深度整治。深化“三大一强”专项攻坚,发挥污染防治统筹调度机制,系统推进突出环境问题整治力度,全面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打好禁捕退捕持久战,确保“六无四清”,实现“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环。强化长江港口污染防治常态化,全面落实码头雨污分流、船舶生活垃圾收集,督促企业完善收尘、洒水设施,控制装卸扬尘。全面推进岸线增绿补绿工作,恢复长江岸线原貌。落实岸线管理长效机制,杜绝非法占用岸线行为,实现“污水不入江、港区无扬尘、固废全收集、沿岸添新绿”的长江保护工作目标。

繁昌区还提出,加强矿山生态修复,到2025年末,规划25个矿山进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库,绿色矿山建设率达65.8%;在加强矿山生态修复方面,全面落实矿山生态保护修复监管职责,加大行政执法工作力度,同时有效加强有证矿山生态保护修复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保障矿山生态修复工作落到实处。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