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赓续“太行精神”表里山河放歌新时代

来源:本网专稿作者:时间:2022-06-15

从农业到工业,从乡村到城市,从闭塞到开放,从贫穷到富裕,如今的太行革命老区写满了奋斗的故事


□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成静 崔志强

峭壁如林、层峦叠嶂的太行山,自古就被视为兵家要地。抗日战争时期,太行老区是重要的抗战根据地,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块丰碑。太行革命老区包括北京、山西、河北、河南四省市的部分地区,由太行山脉纵贯南北而得名。然而,新中国成立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大部分老区因为地处太行深山区,山高路险,沟壑纵横,因而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老区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老区经济社会发展,革命老区呈现出新的面貌。

2021年1月,为支持革命老区在新发展阶段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让革命老区人民逐步过上更加富裕幸福的生活,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作出全面谋划。

2021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意见》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要求相关省份将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列为本地重要工作,制定贯彻意见和配套政策。2021年11月,国务院批复了《“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太行等12个革命老区的规划范围以及长治等20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的目标定位。随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出台“十四五”支持革命老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红色旅游发展等四个领域的实施方案。河南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山西出台《关于新时代支持山西太行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河北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支持重点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分别提出了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措施。

基础设施提升让老区人民生活便捷有盼头

太行山,高万仞,自古因雄奇险峻引无数英雄文人嗟叹。曹操曾写下“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李白登上太行山,写下“北上何所苦,北上缘太行。磴道盘且峻,巉岩凌穹苍。”的著名诗篇。白居易初入太行,留下了“马蹄冻且滑,羊肠不可上。”的感慨。

2020年12月12日,郑太高铁建成通车,由此,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所在地、著名的革命老区山西省长治市正式迈入“高铁时代”。

“这条高铁于2016年5月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是我国首条纵贯太行革命老区的高铁。千仞绝壁连绵不断的南太行腹地,修筑铁路困难很大。桥隧相连是郑太高铁典型的特点之一,线路中不少工程的建设也多是在山中穿行,这也给施工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然而,在国家的政策关心和各级财政的支持下,各界齐心克服困难,终于完成壮举,天堑变通途。”长治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这是现代版的“愚公移山”,通车后,沿线老区人民的出行变得舒适而便利。

不仅如此,另一条备受老区人民期待的长邯聊高铁前期工作也在有序推进。近期,河北省邯郸市发展改革委在网上答复了关于长邯聊高铁最新进展情况的留言,称规划长邯聊高铁线路西起长治东站,东至聊城西站,跨山西、河北、山东三省,全长279公里。目前,该项目已列入国家“十四五”铁路规划,可研报告正在进一步优化完善。

近年来,类似的好消息频传。2020年12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了《关于新建雄安新区至忻州高速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2022年1月,雄忻高铁雄安新区地下段土建工程及相关配套工程开始招标……

包括交通设施在内的基础设施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和保证。《意见》提出,支持将革命老区公路、铁路、机场和能源、水利、应急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列入国家相关规划,具备条件后尽快启动建设,促进实现互联互通。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