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宏观经济

疫情冲击 “稳”字难得

来源:本网专稿作者:时间:2022-04-24

专家表示,期待更积极的促消费政策

□本报记者 成静

数据显示,尽管3月以来,国内多发的疫情对我国消费领域的影响非常严重,但是,一季度居民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3%,最终消费支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3.3个百分点,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第一季度消费数据的特点有哪些?未来一段时间消费领域状况如何?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宏观经济研究部总经理何金中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

疫情对消费影响较大

何金中分析称,一季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长3.3%,实际增长1.3%,分别较上年同期的两年平均增速下滑0.8和0.9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3.5%,较上期数据环比大幅下降10.2个百分点,受疫情冲击明显。

从消费结构看,一季度商品零售同比增长3.6%、餐饮收入同比增长0.5%,而3月当月,商品零售和餐饮收入分别下降2.1%和16.4%,接触性的餐饮消费受到疫情的冲击要明显大得多。分消费渠道看,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一季度增长8.8%,比整个商品零售增速大幅高出5.2个百分点,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其中汽车类、家具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3月份分别大幅下降7.5%、8.8%和12.7%,整个一季度分别下降0.3%、7.1%和0.9%。

对消费增长保持乐观

尽管如此,何金中对消费的增长态势保持乐观。他告诉记者,我国仍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期时期,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力在疫情冲击下虽然出现了阶段性的减弱,但长期看消费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不会改变。所以,在新一轮疫情冲击后,消费是否恢复至常态,将是衡量我国经济走出疫情冲击影响的重要标志。

“值得注意的是,与上一轮疫情冲击相比,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导致包括消费在内的内需修复对稳定我国宏观经济大盘以及实现5.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显著提升,从而需要在促内需政策上投入更大的力量。”何金中说。

期待更积极扩内需政策

“促进消费恢复的政策,应从居民收入、当前的消费结构,以及产业链带动效应和就业带动效应等来综合考虑。”何金中建议,稳定并促进居民收入增长与稳企业、保就业密切相关,已制定的一系列减税降费、助企纾困政策应加紧落地执行。

首先,应当统筹疫情防控和制定定向支持政策,推进批发和零售企业以及住宿餐饮服务业主体恢复经营。“根据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此两大门类行业涉及的法人单位数量约占第二三产业总和的32%,个体经营户约占第二三产业总和的62%。如此庞大的主体群的经营恢复对整个消费恢复以及稳就业作用巨大。”何金中说。

其次,应当打通汽车产业链堵点卡点,延长或适度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补贴。何金中分析称,受供应链不畅影响,我国汽车产量自2021年5月以来持续负增长、商品零售中汽车消费自2021年7月以来持续负增长,对工业生产和消费增长均带来较大拖累。2018年以来,汽车消费占我国限额以上商品零售规模的比例持续维持在28%以上,与吃穿及日用品的占比基本相当,不仅规模大,且涉及的上下游产业链较长。“打通汽车产业供应链的堵点和卡点,延续或适度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补贴,不仅能显著促进消费、支持绿色发展,同时也具有较强的产业链带动效应,进而促进工业生产。”何金中说。

此外,应适度放松限购限售及信贷政策以稳地产,从而促进与地产相关的家具家电及建筑装潢材料消费。“房地产行业依然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产业带动效应极强;2021年以来,房地产投资和与房地产相关的商品消费明显走弱。促进房地产行业走向稳定,对整个宏观经济大盘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何金中认为。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