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网专稿作者:时间:2022-04-24
今年一季度以来,有“国际袜都”之称的浙江省诸暨市大唐街道的袜业产销两旺,实现逆势上扬。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大唐街道的袜业企业自营出口达到约21.1亿元,同比增长54.4%。图为大唐街道的一家袜业有限公司设计师在设计新款袜子。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本报记者 成静
“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拉动GDP增长3.3个百分点,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9.4%,比上年同期提高18.7个百分点,高于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在日前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认为,消费对稳增长的主导作用明显。尽管受近期疫情影响,消费增长受到了一定抑制,但是消费恢复态势不会改变,消费“压舱石”作用仍会显现。
根据此次公布的一季度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659亿元,同比增长3.3%;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45元,比上年增长6.3%;人均消费支出6393元,比上年增长6.9%。
既保民生又稳经济,民生领域消费“一箭双雕”
4月13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促进消费的政策举措,助力稳定经济基本盘和保障改善民生。会议指出,消费对经济具有持久拉动力,事关保障和改善民生。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协同发力、远近兼顾,努力稳定当前消费,综合施策释放消费潜力。会议提出,要促进医疗健康、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支持社会力量补服务供给短板。
一直以来,我国医疗健康、养老、托育等服务都是公共服务的范畴,其主要供给者为政府。然而,随着我国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更多的供给途径则成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今年1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指出,健全完善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推动公共服务发展,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重大举措,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是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对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提出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多元扩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室主任、研究员李璐对记者表示,在我国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下,服务消费拥有巨大潜力。但是,大多数的服务消费都只能本地化,在疫情冲击下,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居家养老等上门入户的生活服务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因此,实施社会服务领域补短板工程,促进服务领域困难行业的恢复发展,支持社会力量投入社会服务供给,推动服务消费恢复常态化增长,对促消费扩内需、实现经济平稳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达到10,645元,占人均全部消费比重为44.2%,比上年增长17.8%,增速超出人均全部消费4.2个百分点。“服务性消费是城乡居民消费支出中快速增长的组成部分,伴随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人口老龄化和家庭小型化、服务需求多层次多样化等趋势,生活性服务消费将持续增加。”李璐说。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推动消费持续恢复”中提出,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促进生活服务消费恢复,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李璐认为,一方面,受疫情影响不能开展的线下接触性服务,可以通过创新服务模式、业态模式的方式加以弥补;另一方面,服务消费未来的增长潜力巨大,应不断加大要素配置力度,提升供给能力和质量水平,为未来扩充服务消费能级积累条件。
对此,李璐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增加社区消费,推动社区服务业扩大供给;二是增加在线消费;三是保护市场主体和保护消费者权益同时推进。
疫情影响汽车产销,新能源汽车堪当大任
国务院常务会议还提出,鼓励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和充电桩建设。值得注意的是,会议提出,各地不得新增汽车限购措施,已实施限购的逐步增加汽车增量指标。
3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24.1万辆和223.4万辆,同比分别下降9.1%和11.7%;1月~3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48.4万辆和650.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0%和0.2%。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说:“我们看到汽车产销并未按照预期持续增长的态势发展。从汽车供给端看,芯片短缺的情况没有得到明显缓解,而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又进一步推高企业产品制造成本,汽车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受到一定影响,总体形势不及预期;从汽车消费端看,消费动能明显不足,与同期相比,呈现一定幅度下降。”
不过,数据也显示,尽管新趋势下充满不确定性,但新能源汽车产销延续了快速增长势头。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3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6.5万辆和48.4万辆,同比均增长1.1倍;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销均超过100万辆,新能源汽车战略引领作用正进一步凸显。
围绕提振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消费,各地都在酝酿新的政策举措。天津市出台《天津市进一步促进汽车消费的措施》。海南省三亚市政府研究制定《三亚市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对2022年在三亚市举办的汽车消费类展会,展览规模超过5000平方米(含)且订车成交量在800台及以上的,给予展览场地租金全额奖励,每次最高奖励金额不超过50万元。
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宏观经济研究部总经理何金中建议,打通汽车产业链堵点卡点,延长或适度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补贴。“这样不仅能显著促进消费、支持绿色发展,同时也具有较强的产业链带动效应,带动工业生产。”
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表示,中国汽车产业具有很强的发展韧性。当今国际关系及环境变化加速演变,对正在谋求“稳中求进”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将产生长远影响。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这对促进内循环发展和对汽车产业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将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县域消费表现亮眼,潜力持续释放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一季度,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832元,同比名义增长5.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78元,同比名义增长7.0%。而从消费支出来看,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924元,同比名义增长5.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388元,同比名义增长8.6%。
一季度,无论是从收入还是支出,农村的数据都已经快于城镇。商务部数据显示,当前,我国乡镇和村两级消费市场占我国消费市场总体的38%。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速度已经连续8年快于城镇。几组数据都得出同一个结论:乡村消费潜力巨大。
近日,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2022数字经济+乡村振兴发展指数报告》称,在京东消费的县域农村市场消费者呈现出以下消费趋势:近3年,服务、工业品在县域农村地区的成交额年均增长率都超过了100%,农资园艺、文娱、宠物生活的成交额年均增长率都超过了40%。
“这反映出县域农村地区生产、生活与数字经济的紧密衔接,通过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有力促进了县域农村地区产业的降本增效,居民生活消费的持续升级。”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相关负责人称,伴随着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县域农村市场的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带动了县域农村市场交通产品和服务消费的高倍增长。特别是,县域农村新能源车定金及相关商品在过去3年增长了50倍以上。此外,县域农村市场精神消费也有较大提升。
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提出,要挖掘县乡消费潜力,引导商贸流通企业、电商平台等向农村延伸,推动品牌品质消费进农村。
据了解,为了有效挖掘县乡的消费潜力,近日,财政部、商务部、国家乡村振兴局下发的《关于支持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的通知》给出了官方指南:于2022年~2025年支持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以渠道下沉为主线,以县乡村商业网络体系和农村物流配送“三点一线”为重点,加快补齐农村商业设施短板,健全县乡村物流配送体系,引导商贸流通企业转型升级,推动县域商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