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网专稿作者:时间:2022-04-20
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8%,高于上年四季度0.8个百分点,全年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仍有不少有利条件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付朝欢
4月18日,备受关注的中国经济“首季报”公布。“初步核算,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8%,增速高于上年四季度0.8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3%。”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总的来看,国民经济继续恢复,开局总体平稳。
付凌晖指出,3月份以来,世界局势复杂演变,国内疫情影响持续,有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部分主要指标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持续恢复态势没有改变,发展潜力大、韧性足、空间广的特点也没有改变,完全有能力、有条件战胜困难挑战,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主要宏观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
如何全面客观地评价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付凌晖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一季度经济运行的特点。
主要宏观指标:主要宏观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从增长看,经济继续保持扩张态势。从就业看,受疫情冲击影响,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有所上升,但就业总体稳定的格局没有改变。从物价看,市场商品和服务供给总体充足,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CPI(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1%。从国际收支看,货物贸易顺差扩大,服务贸易逆差缩小,外汇储备稳定在3.2万亿美元左右,国际收支状况保持稳定。
工农业生产状况:工农业生产总体稳定。春耕备耕有序推进,畜牧业生产平稳增长。农业形势保持稳定,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猪牛羊禽肉产量增长8.8%。工业生产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
创新发展态势:新产业不断成长,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8%,均保持较快增长。新模式新业态持续壮大,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3.2%。
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制造业占比继续提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占GDP的比重为28.9%,比上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消费主导作用明显,最终消费支出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9.4%,比上年同期提高18.7个百分点,高于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城乡居民收入比值下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39,比上年同期缩小0.04。
绿色转型:绿色低碳产品较快增长,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产量分别增长140.8%和24.3%。清洁能源消费占比继续提升,天然气、水核风光电等清洁能源消费所占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继续下降,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2.3%。
民生改善: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5.1%,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继续快于城镇居民。居民基本生活消费得到保障,消费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保持较快增长;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9.3%和11.8%。民生领域投资继续增加,教育、卫生领域投资分别增长17.2%和23.8%。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
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一季度数据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比上年四季度有所回升,保持较快增长。
这一组数据值得关注:一季度,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均超过10%;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2%;消费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4.4%;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7%,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13.2%。
付凌晖分析认为,工业生产增长较快,既有国内经济恢复带动和世界经济复苏拉动的影响,也有工业创新驱动作用增强、产业升级持续带动的因素,还有市场保供加强、相关行业较快增长的作用。同时,一系列支持企业纾困发展政策措施对于稳定工业生产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也要看到,受疫情冲击影响加大,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长有所放缓,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有所增加。”付凌晖强调,面对新情况新变化,既要正视困难,更要坚定信心,看到工业生产总体稳定,发展韧性强,完全有条件顶住压力,保持平稳运行。
付凌晖表示,下一阶段,要落实好各项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持政策,积极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加大对受疫情影响严重企业的支持,加强能源、原材料保供稳价,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促进工业平稳健康发展。
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近期,国内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对经济运行的冲击影响加大。
疫情对就业造成一定压力。今年3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8%,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付凌晖表示,尽管面临不少困难,但是我国就业保持稳定仍然具备较多有利条件: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将继续显效,疫情的不利影响将逐步得到控制;今年政府进一步加大减税降费,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有利于企业纾困发展,稳定就业岗位;创业创新发展态势持续,有利于促进就业岗位增加;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帮扶,也有利于就业市场供需衔接。
“下一阶段,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推动减负稳岗扩就业,积极稳市场主体保居民就业,做好大学生和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促进就业形势保持稳定。”付凌晖说。
疫情也给生产造成影响。今年以来,特别是3月份,由于部分地区疫情的发展,对一些接触性行业,特别是接触性服务业冲击影响较大。疫情条件下,居民的批零住餐、交通运输、文化旅游等接触性、聚集性消费有所减少,给相关行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同时,一些疫情严重地区的企业停产减产,交通物流受到影响,也制约了工业生产。
但在付凌晖看来,经济继续恢复也具备一些有利条件:经济发展有韧性,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持续恢复的态势也没有改变;科学防疫有条件,我国科学防控、精准防控,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符合实际的防控措施,维护了经济社会大局的稳定;政策支持有力度,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有利于缓解企业困难,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全年有望保持恢复发展态势
近期出现的一些超出预期的突发因素,是否会影响今年全年经济增速目标的实现?付凌晖判断,虽然短期经济运行存在一定压力,从全年来看,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仍有不少有利条件,有望保持恢复发展态势。
消费恢复态势有望持续。尽管受近期疫情影响,消费增长受到了一定抑制,但消费“压舱石”作用仍会显现。随着疫情影响逐步得到控制,就业优先政策持续发力,将促进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提升。同时,积极推动扩大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等大宗消费,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农村消费市场提质扩容,也会有利于消费持续增长。
投资拉动作用有望提升。今年以来,各地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带动投资较快增长。随着我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力度不断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行业创新发展势头增强,将有利于带动产业投资增长。同时,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十四五”规划,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也有利于投资扩大。
产业升级发展步伐加快。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大企业创新激励力度,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促进产业升级发展,效果不断显现。
绿色智能转型带动增强。随着我国绿色发展稳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新能源产品需求扩大,传统行业节能降碳改造要求增加,将带动相关行业增长。
对外开放红利继续显现。总的来看,世界经济仍在复苏,对我国出口产品需求仍会增加。我国出口企业在疫情条件下,适应外部需求变化的能力比较强,同时稳外贸政策持续发力,共建“一带一路”成效不断显现,外贸新业态快速发展,都有利于进出口增长。
宏观经济政策不断显效。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局面,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出台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加大市场保供稳价,尤其是针对近期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将进一步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靠前安排和加快节奏,积极帮扶市场主体,保障粮食和能源安全,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兜牢民生底线。随着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将促进经济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