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

成都已落实2335对多(双)胞胎绑定就读同一学校

来源:本网专稿作者:时间:2022-03-07

成都市“多子女绑定”入学新政不足一年,为近4000个家庭提供了便利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王进

□朱婷

“太方便了,弟弟可以直接读哥哥在的初中,放学接小孩一起就接了。”学生家长蒋静说,去年她的二儿子根据“多子女绑定”入学政策直接进入大儿子所在的四川师大附中上学,两个孩子就读于一个学校,帮蒋静省下了不少事儿。

“多子女绑定”入学政策是四川省成都市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提出的又一创新政策。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强调了“深化关键领域改革,为提高教育质量创造条件”这一目标,近年来,尤其是去年以来,成都市在深化关键领域改革尤其是教育领域改革等方面聚焦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创新突破,回应社会关切,取得明显成效。“多子女绑定”入学政策就是其中一项。

打通“堵点”“难点”让二孩三孩入学不再难

去年,在二儿子即将升入初中之际,蒋静从大儿子所在的师大附中领到了一张《多子女就读同一学校申请表》,通过提交申请表、户口簿等材料,二儿子通过审核后成功进入了四川师大附中就读。

这一政策出自2021年4月19日成都市教育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补充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中明确指出,成都市户籍多子女家庭、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以及其他符合政策规定在蓉入学的多子女家庭,因公办、民办学校电脑随机录取导致多子女不能同时就读义务教育阶段同一学校(校区)的,家长可提出申请其他子女与在读子女就读同一学校(校区)。同时,《通知》中明确双胞胎(多胞胎)家长可自愿申请“双胞胎(多胞胎)绑定”电脑随机录取,避免随机录取导致多子女就读不同学校。

“要是小孩摇号摇到了其他学校,我们要多很多事情。”蒋静说道。与蒋静情况相似的家庭在成都市有不少户,从《通知》出台到目前为止,成都市已安置1525名多子女家庭学生就读同一学校,落实2335对(含随迁子女)多(双)胞胎绑定摇号就读同一学校,为近4000个家庭提供了便利,得到广大群众认可点赞。

改革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强劲动力,教育政策的创新同样是推动教育综合水平提升的强大助推力。近年来,随着“二孩”“三孩”政策的相继出台,各种新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成都市除了解决多孩家庭入学问题,也开始全面开展中小学课后服务,解决家长接送子女难题。

同时,成都市教育局提高了普高招生比例,帮助解决升学问题。2021年,成都市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增招6468人,较2020年增加138个班,提高近2个百分点,提供了更多的优质普通高中入学名额,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升学压力。

提高服务质效打好长远发展基石

成都市作为有着2000多万常驻人口的全国超大城市,提高教育公共服务水平、及时高效回应社会期待尤为重要。

据成都市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为妥善解决在成都市工作的双集体户、单集体户子女来蓉就学问题,成都市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成教办〔2021〕1号),将本市所有集体户人员的外地户籍子女就学纳入成都市义务教育政策保障范畴。还将在成都市居住的持旅行证入境适龄儿童少年纳入义务教育政策保障,实现义务教育政策保障全市常住人口全覆盖。

在随迁子女就学方面,成都市研发了“成都市随迁子女就学服务管理平台”,在平台上成都市教育、公安、人社、住建等相关部门通过数据共享,实现了“网上申请、网上审核、网上通知、一网通办”。这一举措为随迁子女入学提供了高效、便捷服务,2021年成都市通过网上申请办理的随迁子女就学人数达61,770人。

这些基础性的措施的实施有利于解决来蓉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优化了人才落户环境,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为成都市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石。去年,为便于来蓉就业人员提前知晓随迁子女就学政策和办理方式,成都市首次采用短信通知的方式,提前一年向幼儿园中班小朋友和小学五年级学生家长共计238,252个家庭告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信息,引导家长提前办理相关手续。这不仅让随迁子女就学政策覆盖更精准、服务更有效、办理更及时,更让人感受到了成都这座城市的温暖与贴心。

此外,为保证教育公平,成都市开始推动特殊教育向高中阶段延伸。此前,全市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98%以上,但残疾儿童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比例仍然较低,特殊教育高中学校稀少成为残疾儿童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难点。针对这一现象,成都市在全国率先出台《成都市区(市)县特殊教育学校职业高中班建设指南(试行)》,为发展残疾学生高中阶段教育提供了指导。

根据这一指导,去年以来,成都市鼓励青羊区、龙泉驿区等6所区(市)县特殊教育学校申办培智职高班,开设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园艺技术、中西面点等17个专业。在省教育厅批准后,开设的专业将于今年正式招生,帮助更多的残疾学生实现就读职业高中的愿望。

党的十九大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教育是城市发展的基石,更是国家发展的根本。成都作为“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践行地,创新提出了“多子女绑定”入学等便民利民政策。未来,成都将继续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公共服务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