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网专稿作者:时间:2022-01-10
广西苍梧县在解决搬迁群众后续发展、服务管理、创业就业等方面重点攻坚,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公共服务水平不断进步,搬迁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易地扶贫搬迁是新时期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标志性工程。广西苍梧县坚决落实中央、自治区和梧州市关于打好“易地扶贫搬迁硬仗”的有关工作部署,始终坚持“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原则,全力抓好项目建设,于2018年底,提前完成“十三五”期间的搬迁任务。2021年以来,苍梧县继续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措施、保障投入,始终围绕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在解决搬迁群众后续发展、服务管理、创业就业等方面重点攻坚,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公共服务水平不断进步,搬迁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苍梧县老乡家园石桥集中安置点入选全国“十三五”美丽搬迁安置区。“十三五”期间,苍梧县计划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628人,已完成搬迁1025户4628人,安置方式采取以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安置为辅,共建设集中安置点两个。其中,石桥老乡家园安置点安置713户3270人,京南旺安安置点安置65户285人,其余247户1073人为分散安置,已全部搬迁入住,入住率为100%。
主要做法
持续抓好产业扶持,促进搬迁群众“家门口”就业。苍梧县始终坚持“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原则,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相继出台了《苍梧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指导意见》《苍梧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引导搬迁户签订就业创业及培训协议,同步规划部署产业项目。
重点建设扶贫产业园——联志亿套玩具生产项目,该项目由在新加坡上市的联志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按照“政府+协会+企业”联合共建模式,结合“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园区+就业”的创业模式,在园区建设过程中整合国家、自治区和地方的扶贫政策,支持企业招收贫困人口的劳动力入厂就业,助力脱贫攻坚工作。项目总投资约2亿元,于2018年11月竣工投产。建成投产后,年产各类玩具约1亿套,主要出口至全球最大快餐连锁店集团——麦当劳,美国最大玩具商——孩之宝等,年产值达到2.5亿元,为周边群众提供就业岗位3000多个,实现搬迁群众“家门口”就业。
截至目前,该厂有员工约2000人,其中,贫困户约340人。结合乡村振兴工作,多渠道整合资金,实施产业扶持项目,通过整合易地搬迁、村集体经济资金600多万元,建设新县城建材市场项目,增加搬迁户资产收益。
强化安置点服务管理,促进搬迁群众融入社区。苍梧县在后续管理方面下大力气,不断完善安置小区管理体系,健全社区行政管理机制。打造便民利民“九个中心”服务工程(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社保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老年服务中心、儿童之家、平价购物中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物业服务中心),坚持实施跟踪帮扶责任人制度,加强帮扶人与搬迁户的联系;对搬迁安置小区实行网格化管理,聘请楼长作为社区网格员,负责每栋楼安全教育宣传和生活习惯引导;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落实搬迁群众子女就近入学措施,建设永安小学综合楼、石桥中学改扩建、石桥安置点配套幼儿园等项目。
成立了老乡家园社区和党支部,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让搬迁群众有归属感并享受当地的卫生医疗、文化生活、社会保障等政策,使搬迁户融入当地群众生活。常态化开展安置点服务月活动,开展农村技术培训班“四点半课堂”“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卫生健康检查、电影进老乡家园、“我们的节日·重阳节”、感恩教育等文体活动20余场(次),引导和培育搬迁群众精神文明新风尚。
石桥镇老乡家园现有搬迁群众713户3270人,其中有320多名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针对大部分孩子放学后脱管和失教的问题,该县通过持续开设包含书法、舞蹈、篮球等内容“四点半课堂”,切实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的家长解决难题,填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空缺,培养孩子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动手动脑的能力,不断增强搬迁群众的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经验总结
提高站位,以点带面。苍梧县站在全局高度,深刻认识到公共服务体系是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中重要的一环,是留住搬迁群众的基本保障。大型集中安置点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更是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是关键突破点,通过大型集中安置点“九个中心”建设,为其他集中安置点优化公共服务体系提供宝贵的经验,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指导800人以下32个集中安置点按照“普惠性、保基本、标准化、可持续”原则,对标“九个中心”功能,通过新建、共享、改建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完善现有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健全服务体系,精心打造搬迁安置点“十分钟生活圈”;同时,通过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能辐射到周边群众,大型集中安置点逐步成为周边群众就业、生活的中心点。
知行合一,扎实推动。苍梧县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研究“九个中心”实施方法,多次组织骨干力量到4个大型安置点走访,听取群众意见,直面搬迁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与各县扶贫搬迁专责小组对接,深入指导工作开展,积极推进安置点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在精准掌握一线情况的基础上,强调各县必须要依据安置点建设特点和场地规模,科学设计各功能室,不盲目照搬“教条教义”,将重点放在如何发挥“九个中心”功能上,实现安置点搬迁户安居乐业。
集思广益,多方合力。“九个中心”建设涉及单位多,标准不同,苍梧县充分调动有关成员单位主观能动性,各单位能依据自身职责和业务范围,对“九个中心”建设难题“逐个击破”,各显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专业特点,给出专业意见,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同时,梧州市扶贫搬迁专责小组注意统筹协调,把各单位拧成一股绳,把合力往一个方向用,做到有机统一,出色地完成了“九个中心”建设任务,为搬迁群众打造“幸福生活圈”,不断增强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本专栏稿件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