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每一位第一书记都是我们的大明星”

来源:本网专稿作者:时间:2021-11-22

首部以新闻素材为依托的电影《我们是第一书记》,展现共产党员在脱贫一线用热血挥洒青春、用行动诠释奉献的感人故事

□本报记者 袁琳

由新华社荣誉出品,青年导演任杰执导的电影《我们是第一书记》定档于11月23日在全国上映。该片是国内新闻领域首次尝试以新闻素材为依托,融合电影方式进行创作的大银幕作品,开创了新闻人与电影人的首次合作模式。影片以平凡视角真实记录了全国各地扶贫驻村第一书记搞产业、兴教育、抗灾害、保丰收等事迹,展现了共产党员在脱贫一线用热血挥洒青春、用行动诠释奉献的感人故事。

据了解,影片以多个篇章来展示脱贫攻坚战场上的精神丰碑。西藏篇讲述了旺青罗布书记带领当地村民养羊脱贫的故事;黑龙江篇讲述了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拜泉县上升乡上升村第四任驻村第一书记王路带领村民们在台风过后抢收粮食、颗粒归仓的故事;四川篇讲述胡小明和罗洪两位前任书记和现任第一书记为大凉山孩子们解决受教育问题的故事;贵州篇讲述了黔西南州望谟县乐旺镇坡头村第一书记刘恭利带领困难群众搬出大山、引进产业、组织就业的故事。

曾参与《战狼2》《流浪地球》《我不是药神》等多部电影的出品人和制片人张苗谈道,“这是电影人和新闻人的一次拥抱,也是我们与时代的一次拥抱,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这部电影能反映时代脉搏,同时也是对这种重大题材的一种尝试。”

谈及新闻与电影的融合,任杰表示,新闻是真实的力量,电影是语言手法的形式;新闻是社会的良知,电影是世界通用的视听艺术传播的语言。这两者在新时代背景下融合创新,打破没有解说词的新闻纪录片创作,是探索也是突破。

同时,任杰认为,一个国家不能没有纪录片,尤其是大时代背景下群像式的情感写照。不论新闻人还是电影人,都要肩负起记录历史的责任,让后代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从何而来。要让更多的人知道在中国农村大地上发生了什么,是什么样的人在为今天的美好生活牺牲奉献?是什么力量让人们奋不顾身投入脱贫攻坚战?又是什么样的制度让中国立足世界并拥有这种优越性?这些都需要被记录、被呈现、被诠释和被揭示。

任杰表示,为更好地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真正实现共同富裕,鼓励更多人热爱乡土,关注乡村发展,生动展现驻村第一书记的感人事迹和发扬脱贫攻坚精神,这部作品可以说正当其时。

据了解,《我们是第一书记》摄制团队历时3年时间,拍摄了20多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生动记录了以第一书记为代表的党员干部奋战一线、率先垂范、敢于牺牲、甘于奉献的事迹。

谈及拍摄过程,任杰数度哽咽,他告诉记者,“我们跟拍每一位第一书记基本上都是四五个月,和他们同吃同住,条件确实很艰苦。虽然影片没能把所有第一书记都呈现出来,有些第一书记甚至在拍摄过程中突发事故,倒在了一线岗位上。但无论如何,他们都应该被铭记。”

任杰呼吁,全社会都应该更加关注乡村,关注乡村发展。影片中的第一书记们是新时代党员扎根乡村、践行初心的榜样,更是广大基层干部和党员加强党建学习的典范。

“作为新闻工作者和文艺工作者,我们应该多关注能够反映当代真实中国的现实题材作品,多宣传为国奉献、为民奋斗的价值导向,更要践行并倡导‘英雄出自平凡’的时代精神。”任杰说。

联合制片人李放谈到取材过程时说,“贵州省望谟村一位老大爷的话让我至今印象深刻——‘我们这个地方,除了共产党,还有谁愿意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力量,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自己的贡献。”

近日,该片组织了多场观影交流会,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第五代电影人、导演、摄影师梁明在交流会现场对影片给予了高度评价:“这部电影每一个镜头都让我非常感动,这种电影正是我们国家所需要的。虽然电影中没有明星演员参演,但每一位第一书记都是我们的大明星。”

一位观众在观影后谈道,西藏第一书记旺青罗布的一句话让她印象深刻——“我相信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能够融化最厚实的冰雪。”这正是经历疫情之后,当下国人所需要的一种精神。

8年,近1亿人脱贫,这一“人类减贫史奇迹”的背后,离不开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的血汗支撑。他们是改变一方水土一方人的英雄,也是一个脑袋一双手的普通人,他们的喜乐与成绩、苦恼和坎坷,将会被更多人知道和了解。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