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抓好双碳经济是实现新能源汽车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必要前提

来源:本网稿件作者:时间:2021-11-22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需要统筹各方力量,付出艰苦努力。”日前,以“探索能源汽车发展、推动低碳循环路径”为主题的“首届中国新能源车碳达峰碳中和高峰论坛”在浙江诸暨市举办。这次论坛由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国资委中国市场杂志社、乡村振兴研究院、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主办,浙江农林大学暨亮学院、浙江推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协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以及国内碳排放行业的专家,高校科研机构,浙江省相关部门负责人、企业代表200多人参加了论坛。论坛围绕着新能源汽车碳排放的行业管理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如,世界和中国碳达峰碳中和变革的进程与总体要求,碳排放的迫切性、重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新能源汽车碳排放标准制订等。

在这次论坛会上(国资委)中国市场杂志社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祝万翔接受我们的专访,祝万翔院长上表示,这次论坛目的是为了迎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发展理论和生态文明思想及对全世界双碳承诺等精神,围绕双碳目标与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思考、紧扣高质量,做好大文章、深刻理解和推进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中,突出协同推进,把“双碳”作为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及地球生命共同体建设的关键抓手。突出整体提升,把实现经济社会多目标共赢作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着眼点和发力点。

随着气候变化挑战形势日益严峻,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加快推进,低碳发展成为世界发展大势,碳中和已成为国际共识。目前,全球已有130多个国家以不同的形式提出碳中和目标。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行动是应对气候变暖全球行动的一部分,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的需要,也是中国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里程碑行动。

交通行业是碳排放大户,作为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新能源汽车面临巨大的“碳优势”和“碳机遇”,当然,也面临新的压力和挑战。自2010年起,全球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呈指数级增长,至2020年底,全球道路上共有685万辆新能源汽车,中国占到58%。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连续6年产销量位居第一。在汽车市场面临芯片短缺等不利因素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销量逆势大幅增长,占新车销量的比重达到11.6%,成绩让人惊喜、让人振奋。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

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可降低汽车行业碳排放的峰值,缩短达峰时间。另一方面,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环境下,也必将催生以新能源汽车为主的产业发展新生态,二者相辅相成,将共同推动中国从汽车大国发展为汽车强国。

同时,发展新能源汽车、实现减碳脱碳也存在很多压力和挑战。中国作为一个面向全球的汽车生产大国,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出去必将面对新的碳贸易壁垒带来的压力与挑战。

新能源汽车作为一个产业链宽广、影响经济生活深远的领域,新能源汽车不仅仅是一个静态的低碳产品,更是一个动态的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低碳管理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广泛关注和深度参与,这也是我们召开本次论坛的意义所在。

祝万翔院长表示这次论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程会强,世界智慧科学院院士陈祥福做论坛主旨发言,国家发改委经济司原司长宋承敏做中国双碳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发展蓝图,经济学家胡汝银做双碳经济与碳金融发展,浙江省人民政府参事、咨询委员会委员胡坚做浙江省提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变革的对策措施等专题发言。

与会代表就积极探索一条既能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又能实现能源汽车碳减排的绿色低碳发展路径;实现产业协同降碳,协同构建循环产业链;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整合企业资源,协同政府力量,推动社会参与,坚定不移带动能源汽车行业、推动全社会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等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祝万翔院长表示要以此次高峰论坛为契机,积极响应中央和国家政策,坚决按照国务院9月27日颁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和乡村振兴有关要求,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为建设生态文明和实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作出我们每个人应有的贡献。(作者祝万翔院长曾任团中央青农部中青农村发展中心主任等职)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