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奏好脱贫攻坚“交响曲”

来源:本网专稿作者:时间:2021-10-12

广西田东县依托“红、绿、古”三色旅游资源,推动产业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健康扶贫等齐头并进

田东县位于广西西南部,总面积2816平方公里,辖9镇1乡172个行政村、街、社区(含易地搬迁安置点新设立5个社区),总人口43万,是一个以壮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县。田东是邓小平、张云逸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和发动百色起义的策源地,是广西第一个红色政权——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旧址所在地。近年来,田东县按照“芒乡红城四基地”战略定位,全面推进旅游强县战略:以“红色文化”旅游带动自然景观与农业观光结合的“绿色生态”、古人类文明与宋清历史文化结合的“古色文化”为依托的“红、绿、古”三色旅游资源,突出田东“芒乡红城”,打造旅游“四基地”,即打造全国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全国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基地、古人类科普教育基地、地质奇观体验探险基地,推动了整个县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截至2019年底,全县累计减贫12,960户50,990人,49个贫困村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降至0.24%,一举摘掉贫困县帽子,并荣获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是广西唯一获此殊荣的县份。

主要做法

聚焦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脱贫要素保障

田东县坚持把基础设施作为脱贫攻坚的先决条件,整合各相关部门资金和涉农资金,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发展短板,解决“出行难”“运输难”“用电难”“饮水难”等问题,既解决脱贫指标问题又打牢发展基础。

路修好了。坚持把方便农村群众出行与乡村产业发展相结合,建设南北纵贯、东西连接的产业路网环线,将产业园区道路与农村道路融为一体,实现修路与脱贫致富有机统一。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5亿多元,维护和修通县乡联网二级公路150公里,修建通村通屯道路537公里,通达率达100%,村村屯屯融入了“半小时”“一小时”经济圈。

水干净了。推动“饮水方便”向“饮水安全”转型,先后投入建设资金14,426万元,实施项目298个,总受益人口18.80万人。

住房稳了。大力推进危房改造改善住房工程。分类制定危房改造补助标准,共分7个档次来补助危改对象户,最高补助6万元。2016年~2019年,各级政府共投入改造补助资金1.2亿元,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000户,其中贫困户2200户,极大改善了贫困户的居住条件。2018年完成田东县农村住房安全等级评定约9万户;2019年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四类重点对象住房安全等级鉴定1.9万户,并全部完成标识牌上墙,实行纸质档案“一户一档”制度。

活动多了。着力推进文化设施到村、文化服务到户、文化普及到人、文化扶贫到“根”,让老百姓在口袋鼓起来的同时,脑袋也一起“富起来”。投入3200万元,实施村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128个,全县161个行政村已全部建成了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活动室、戏台、宣传栏、篮球场、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实现有公共服务中心、卫生室、文化室、幼儿园、文化娱乐活动广场等“五有”目标。

聚焦群众民生福祉,强力落实惠民政策

田东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落实扶贫政策,扎实做好各项民生工程和惠民实事,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贫困群众。

强力落实教育扶贫政策。投入8亿多元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项目建设,增加优质学位13,191个,城区学校得以扩容,乡村学校得以提质。全面推动“三免”“四助”“一补”政策落地,解决因学致贫难题。“三免”即学前教育免保教费,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阶段贫困生免学杂费;“四助”即对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贫困中小学生、高中阶段贫困生、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学生、新入学贫困大学生共四类贫困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提供不同档次资助;“一补”,即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初中在校学生给予就餐补贴。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学生资助资金1.54亿元,受益学生21.37万人次;投入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1.08亿元,覆盖学生28万人次。

强力落实健康扶贫政策。以建立一份健康档案、提供一份健康教育处方、落实一名家庭签约医生、建立一项医疗保障制度衔接、购买一份健康扶贫保险、建立一批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六个一行动”为抓手,针对农村贫困人口实施健康扶贫。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7,280人全部建立健康档案,健康体检率达100%。对四类重点人群签约健康教育处方3631份。建立141个家庭签约医生团队,全覆盖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约。全县定点公立医疗机构共16家全部设立“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窗口,在县医保局设立“一站式”结算工作中心,方便贫困人口看病报销。由政府为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每人购买一份健康扶贫保险,共计投入291万元。全县建有156个政府办村级卫生室,每个贫困村卫生室配备一名及以上乡村医生,实现贫困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和服务区域全覆盖。2018年,田东县健康扶贫工作得到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务院扶贫办通报表扬。

强力落实兜底扶贫政策。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兜底作用,积极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各有侧重、互为补充的良好格局,切实做到应扶尽扶、应保尽保。2016年~2019年累计发放农村低保2.59亿元,惠及153.14万人次。月人均补助标准从2016年的140.19元逐年提高,到2019年为220.69元。农村低保与建档立卡贫困对象的重合率也逐年提高,从2016年的67%,提高到2019年的81.96%。

聚焦扶志扶智并重,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田东县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注重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的要求,把老百姓贫困面前“我能熬”转变为脱贫致富“我要干”。

实行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汇编12大类67项惠农补贴政策,印发贫困农户,开展入户宣传,提高扶贫政策知晓率。依托深百协作新居民转移就业培训计划项目和人社部门职业技能教育,培训14,156人,其中贫困劳动力9485人。选送254名贫困家庭“两后生”到深圳第二高级技工学校等职业技术学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帮助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增强自立自强的信心。

开展结对共建增强贫困户产业脱贫信心。组织120多个机关企事业单位与162个村(社区)结对,送政策、送技能、送信息、送岗位、送资金,开展现代农业企业帮扶、合作社捆绑带动、异地入股、转移就业,促进村级合作社实现全覆盖,开展“政、企、村”对接推进集体经济发展,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格局,拓宽产业扶贫路子。

激发贫困户脱贫原生动力。把在册贫困户分成无劳动能力、有劳动能力且有脱贫愿望、有劳动能力但等靠要ABC三类,让贫困户认识自身贫困属性,激发脱贫意识。把道德评议、扶贫扶志、产业奖补纳入贫困村“爱心超市”动态管理,“三管齐下”激发内生动力。

聚焦改革创新引领,激发脱贫攻坚活力

田东县坚持强化党建引领,把基层党建与精准脱贫深度融合,实现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同频共振。开展“脱贫攻坚先锋行”“村党支部建设年”等活动,实施“党员创业带富”工程,深化“红色传承·领航芒乡”基层党建示范带创建,推进村党组织“星级化”管理、“红旗村”创评等工作,全县67个村获评自治区星级党组织,34个村获评百色市乡村振兴“红旗村”,整顿提升66个基层软弱涣散党组织,2175名党员致富带头人与5520名贫困群众结对帮扶,确保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始终站在脱贫攻坚最前沿、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采取“党支部+合作社+旅游+扶贫”“党支部+合作社+基地”等方式,推动全县167个村(街)、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4万元以上,53个贫困村均达到5万元以上。田东县以党建优势引领脱贫攻坚经验在中组部《组工通讯》单篇刊载。

经验总结

坚持“守初心担使命”的政治担当,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根本保证。重大工作必须实行政治挂帅,这是打胜仗的关键。脱贫攻坚是大仗、硬仗,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讲的是政治、干的是民生、促进的是发展、体现的是大局。田东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首要民生工程和头等大事来抓,以脱贫攻坚的实干实效检验政治站位高度,体现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度,体现对中央决策部署的落实力度。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作为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认真学习领会、全面对标看齐、坚决贯彻落实,努力从中学出强化“四个意识”、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站位来,学出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来,学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担当作为来,学出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方法举措来,使之真正入心入脑、落地落实。

坚持“帮到点上扶到根上”精准方略不动摇,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有效方法。精准是脱贫攻坚效果最大化的科学方法,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田东县探索实施了“精准宣贯为先导、精准识别为基础、精准帮扶为核心、精准监管为保障、精准退出为目标”的精准脱贫“五步工作法”,下足“绣花功夫”,确保脱贫攻坚每一个重要环节都精准精细,靶向治疗,用心用情用力推动脱贫攻坚向纵深发展。

坚持“跳出扶贫抓扶贫”统筹大格局,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面对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必须把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统筹,最大限度地拓宽减贫脱贫的各种途径,奏好脱贫攻坚的“交响曲”。田东县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产业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健康扶贫等各项工作齐头并进,确保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和支持。实施“三大战役一大保障”,以“产业强县持久战”支持脱贫攻坚,通过工业园区、扶贫车间有效提供了贫困农民就业岗位;把扶贫易地安置纳入城镇化建设一并统筹谋划,吸纳贫困劳动力进城务工增收。

(本专栏稿件由国家发改委社会司提供)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