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网专稿作者:时间:2021-10-11
——写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召开之际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王健生
《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一阶段会议将于10月11日~15日在云南昆明召开。本次大会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这是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首次将“生态文明”作为大会主题。
10月10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副执行秘书大卫·库伯在COP15首场媒体通气会上明确指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我们正面临史无前例的挑战。
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次大会聚焦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把全球的目光投向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生物多样性丧失这一事关人类生存的问题。
会议将发布“昆明宣言:迈向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呼吁各方要采取行动,响应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号召,遏制生物多样性丧失,增进人类福祉,实现可持续发展。
春城的大街小巷,处处可见COP15海报,海报图上最显眼的是绿孔雀、亚洲象、大熊猫等旗舰保护动物,一起亮相的还有众多珍稀动植物,这些都彰显了COP15大会的主题。
近年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正在发生可喜变化:部分珍稀濒危物种种群逐步恢复,东北虎、雪豹、藏羚羊、亚洲象、朱鹮等物种数量明显增加。中国的国宝大熊猫也从“濒危”降为“易危”等级。前段时间,就在COP15的举办地云南,一个大象家族的浪漫旅行圈粉无数。
“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既是COP15大会的主题,也是人类对未来的美好寄语。
COP15分两个阶段在昆明召开,于2022年上半年召开的第二阶段会议将审议和决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作为COP15大会的重要标志性成果,“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将对未来10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作出规划。
只有全球达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共识,坚定不移地履行“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才能增进人类福祉、维护全球安全、促进世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