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渔歌唱出新篇章

——海南省“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系列报道之二

来源:本网专稿作者:时间:2021-01-11

□ 周发源

在海南省琼海市的潭门镇,站立在新建的潭门大桥,火红的太阳跃出大海,碧波万顷,海风阵阵,让人心旷神怡。顺着潭门镇委副书记、镇长王国熊手指的方向望去,千年渔港潭门镇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眼前,繁忙的渔港一片喧闹,满载鱼虾的渔船刚靠岸,鱼商和市民们涌向码头,争相购买刚打捞上来的新海鲜。此情此景,勾起了王国熊的幸福回忆。

造大船,抓大鱼,守住我们的祖宗海

“没想到习总书记会登上渔船来看望我们。”“琼海09045”渔船的渔民佑业均说,未曾想到会收获这么难忘的经历。

“总书记和我们大家都握过手后,我领着总书记从甲板进入船舱内参观。”“琼海09045号”渔船船长卢传安幸福地回忆说。

“临别时,令大家意外和感动的是,习总书记主动提议,邀请船上20多名渔民一起合影留念,又特别嘱咐我们,渔民协会要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多为渔民办好事,多服务渔民。”潭门渔民协会会长丁之乐兴奋地介绍说。

“习总书记时刻把渔民装在心上,温暖的话语激励我们造大船、深耕南海,这是所有潭门渔民的梦想。”丁之乐说,“现在已经拥有30多艘500吨以上的大船,渔民协会已发展到5000多名会员,大家抱团发展,闯深海、捕大鱼。”

潭门镇渔民是历史上唯一连续开发西、南、中沙的特有群体,他们远涉南海捕鱼为生,把南海称为“祖宗海”。潭门港是海南岛通往南沙群岛最近的港口之一,也是西、南、中、东沙群岛作业渔场后勤的给养基地和深远海鱼货的集散销售基地。潭门人将包括黄岩岛在内的岛礁视为祖宗地,保卫黄岩岛不仅是荣耀,也是捍卫潭门人的光荣历史和传统。

丁之乐说,日复一日,潭门镇渔民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在长达几个世纪的岁月里,他们是南中国海上的主人。在潭门镇渔民心中,有一件神秘的物品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它就是《更路簿》,这个《更路簿》是我们老祖宗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它详细记录西、南、中沙群岛的岛礁名称、准确位置、航行针位、更数以及岛礁特征、南海航行路线和知识,是千百年来我们海南渔民在南海航行的经验总结,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航船的命根子。”丁之乐说。

脸庞黝黑饱经风浪洗礼的潭门远海捕捞船船长卢家炳说:“如今,船上都装上了卫星导航,《更路簿》已经成为历史,但它向世界证明,西沙、中沙、南沙,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的祖宗海。”

守卫开发好祖宗留下的自留地,走远海深海捕捞和养殖相结合的路子,这是潭门人的“南海之梦”。渔民卢传安牵头入股,投资3500多万元在西沙建起500公顷的深海网箱养殖基地,养殖龙虾、马鲛、石斑、金枪、珍珠等名贵海产品。“我们的目标是保护好我们的祖宗海,打造潭门渔民的‘海底牧场’,让乡亲们共同致富,让更多人吃到三沙海里的鱼。”卢传安的话语坚定而有力。

其实,卢传安的梦也是潭门镇渔民的梦。

在潭门镇村党支部纪检员、“全国海洋维权模范”王书茂家,客厅里最醒目的位置挂着与习总书记在潭门镇码头拍摄的集体大合影。

被评为“全国最美奋斗者”称号的全国人大代表王书茂说,这几年镇里造了30多条大渔船,政府给予渔民补贴,电视可以看到50多个频道,有卫星导航,渔民出海的安全系数和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好日子过得像刚出大海的太阳,红红火火。

转型升级当老板,谱写潭门新渔歌

迎着海风,站立船头,回望潭门镇,一座白色为主基调的建筑群映入眼帘,马路两旁的民居楼房修缮一新,大海的气息扑面而来,“打造渔业风情小镇,建设美丽幸福潭门”的标牌引人注目。

“总书记的期待激励着我们,潭门镇正在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快传统渔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海洋经济产业,深度挖掘潭门镇特色文化,潭门将更加美丽迷人。”王国熊兴奋地展望,这个充满故事的南海小镇正迸发出新时代的活力……

加工海产品,潭门闻名全省。目前,潭门主要从事海贝壳(珠宝项链)加工的工厂已扩建到80多家,工艺品销往国内外市场。

潭门镇老码头对岸的排港村,是产业转型的示范村,曾经“脏乱差穷”的小渔村,如今建起了民宿一条街、海鲜一条街、渔民广场、南海故事展馆等。老的摆渡码头被打造成休闲码头,乡亲们在自家门口吃起了旅游饭。渔民符明林看准时机完成“转型”,合伙开了民宿,安排10多位渔民就业。

“游客增多了,渔民转型变身当老板。”王国熊说,今年的国庆中秋节,潭门镇日均接待游客人数达到5000人次,最高时,一天接待游客量突破1万人,街道上车水马龙,餐饮店“一座难求”。

7年间,潭门基础设施更完善,业态也更丰富,海鲜餐馆、民宿、工艺品商店相继开张,潭门镇墟的铺面从36家发展到近700家,旅游休闲业态的蓬勃发展,让潭门更具魅力,乡亲们的日子过得乐呵呵……

7年间,潭门镇先后被评为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国家卫生乡镇,潭门港将扩建能停泊1000艘渔船的国家中心港口。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扛起责任担当

夜幕降临,月光、灯光交集在一起,潭门小街灯火辉煌。正在举办的潭门夜市,男女老少,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好不热闹。潭门镇委书记周海通和镇里的其他干部也来到了夜市中间。

“来,我买两个菠萝蜜,一箱红柚。”在水果摊位,周海通买了满满一箩筐。当天晚上的夜市,周海通带头消费购买贫困户农副产品近千元。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开展爱心助农活动,帮扶贫困户农副产品产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周海通像逛大街的农民大叔,笑嘻嘻地说。

潭门镇,人口约2.9万人,辖14个村委会,220个村民小组。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潭门镇多措并举,采取多种方式,举办消费扶贫夜市,帮助贫困群众销售鸡、鹅、鸭、鸡蛋、木瓜、香蕉、椰子、蔬菜等自产农产品,助力贫困群众脱贫增收。

村民罗才玉依靠她种植菠萝蜜维持生活开支。她说,要感谢潭门镇多亩村委会第一书记常嵩山,是常书记帮助她申请到2000元资金,用于购买化肥等农资,还帮她申请了一辆电动三轮车,用于果园生产运输销售,使罗才玉果园获得了好收成。

“几年来,潭门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船多、小车多、洋楼多、游客多、收入多、笑容多。”潭门镇扶贫办公室张丽谈起了她的收获和体会。

在潭门镇墨香村委会,琼海市委书记何琼妹不顾身体疲劳,与镇、村和驻村帮扶干部座谈,深入了解贫困户享受扶贫政策、贫困劳动力就业、扶贫资料录入核查等情况,并对墨香村委会脱贫监测户、低保边缘户进行家访。

何琼妹表示,琼海市和潭门镇人民不忘习总书记的嘱托,市委、市政府、村镇和帮扶责任单位将加大帮扶力度,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不折不扣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为守卫好祖国的祖宗海,为加快自由贸易港建设贡献力量。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