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新重庆

当前位置:首页 > 改革网>

重庆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会议

来源:作者:雷茂盛 本报记者赵庆国时间:2025-03-07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此间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将把“六区一高地”目标任务,作为细化落实“两大定位”抓手载体和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作战图”


雷茂盛 本报记者赵庆国

3月6日上午,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重庆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会议,继续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并回答记者提问。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在媒体记者提问时,首先对参加重庆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的100家境内外媒体、193名记者表示欢迎,感谢大家对重庆发展的关注和支持。


将“六区一高地”作为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作战图

针对一媒体记者关于“2025年重庆‘新春第一会’提出加快建设‘六区一高地’,这项重要举措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重庆的‘两大定位’,有着怎样的关系且有哪些具体措施?”这一提问时,袁家军表示,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渝视察时,赋予重庆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两大定位”,擘画了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新的宏伟蓝图。重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结合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提出打造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和新时代市域党建新高地“六区一高地”目标任务,作为细化落实“两大定位”的抓手载体和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的“作战图”。

袁家军一一阐述说,打造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重点是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持续提升“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能级和竞争力,构建完善“416”科技创新战略布局,部署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全力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打造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重点是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作用,加快建设枢纽港产业园,积极构建现代化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持续完善对外开放综合服务体系。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重点是强化数字重庆建设和重点领域改革“双轮驱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建设民营经济发展高地。打造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重点是突出数字赋能和“大综合一体化”,以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为主轴,推动城市治理更智能、更高效、更精准。打造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重点是加快“2小时重庆”交通圈建设,“一县一策”促进山区库区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城市副中心和区域中心城市,一体推进小县大城、强镇带村、强村富民改革,深入实施“四千行动”。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重点是全面推进治水治气治废,全域全面消除城乡黑臭水体,提升全市域整体大美风貌,大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打造新时代市域党建新高地,重点是健全完善党建统领“885”工作机制,全面加强基层党建、夯实基层基础,树立实干实绩实效选人用人导向,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以上率下一级带一级持续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


“四侧”协同“四链”融合促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

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强劲,重庆推动这项工作的“密码”是什么?下一步有哪些重点举措?针对这一提问,袁家军回答说,重庆加快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中国、网络强国建设重要论述的具体行动。我们突出政府侧、社会侧、产业侧、企业侧“四侧”协同,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加快打造“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新模式,促进汽车制造降本增效,全面提高产业竞争力。坚持“车、路、云、网、图”整体推进,发挥重庆场景丰富和空天信息产业发展等优势,积极开展“车路云一体化”试点,推动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可靠的云、精准的图、强大的网融为一体。突出规划引领和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地方立法,推出系列规划和行动计划,开展川渝协同共建高水平企业研发制造基地。强化主体培育,发挥链长链主企业作用,深入实施“双倍增”行动计划,持续擦亮重点汽车品牌,积极构建“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产业链生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结合数字重庆建设构建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进“综合查一次”执法,大力实施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更加高效便捷服务企业。


数字赋能全面提升超大城市发展和治理能力

重庆在构建超大城市发展、服务、治理新格局方面作了哪些整体设计?取得了怎样的成效?袁家军就此回答说,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重庆的重大任务。重庆坚决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结合数字重庆建设,按照最快系统部署、最小投入代价、最佳实战效果、最大数据共享的“四最”原则,突出“一个平台、三级贯通、五级联动”,数字赋能全面提升超大城市发展、服务、治理能力。加快建设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贯通实战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扎实推动数据归集和党政机关核心业务数字化,大力提升算力水平,推动市、区县、镇街、村社和网格五级治理协同。加快构建“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突出中心城区先行先试,推动规、建、运、管、治一体化,加快构建精准高效的指挥体系,健全完善“141”基层智治体系,全力为基层减负赋能。聚焦持续为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满足“一老一小”等共性民生需求,推出“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医检互认”等应用,加快推动“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创建。推出数字金融服务等应用,大力提升服务企业质效。持续提升解决“大城市病”实战能力,运用AI等技术构建燃气、供水、排水管网数字孪生系统,确保城市基础设施运行在日常情况下有效管控、极端情况下安全可控;提升针对强降雨等极端天气的高效应急能力,切实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


渝新“点对点”对接带动中国西部与东盟“面对面”合作

2025年是中国和新加坡建交35周年,也是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实施10周年。在项目实施方面有哪些突出成绩?还有什么样的发展空间?袁家军就此回答说,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是新时代中新两国战略合作重大举措。近年来,重庆积极落实中新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推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取得一系列积极成果。陆海新通道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形成了重庆与新加坡“点对点”对接,带动中国西部与东盟“面对面”的合作新格局,成功构建了中国西部联结东盟乃至全球的贸易走廊。渝新重点领域合作取得重要成果,金融服务、航空产业、交通物流、信息通信和科技创新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带动了中国西部与东南亚经贸合作,促进东盟国家农产品、原材料等进入中国西部腹地、走向广阔市场,加快中国西部地区的新能源汽车等产品走进东盟国家,更好带动经济发展。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