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改革网河北作者:时间:2024-12-03
改革看河北 12月1日,保定市徐水区高林村镇麒麟店村合作社科技示范园内,七八个村民正麻利地给大棚里的西红柿疏枝打杈。自他们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后,就如上班族般到科技示范园工作,每日能有110元的收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董利民说,到了种植、采收、销售的高峰期,15座大棚还需要增加一二十个工人。
麒麟店村高标准农田改造为农业丰收打下基础
麒麟店村有1300多人,1400亩耕地,是个典型的农业村。2023年,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土地合作社,采用“保底租金+利润分红”的模式,流转了1100亩土地,把小块地整合成大块地,用机械化种植小麦和玉米;还建了60亩的农业科技示范园,试种和推广新品种的设施蔬菜。
合作社以村农业科技示范园为依托,引导大家种植特色果蔬,发展绿色采摘、休闲农业,精品西红柿、黄瓜、桃等通过稳定供货渠道直销北京新发地市场。还在村委会门前设立农副产品微市场,供群众摆摊设点。
麒麟店村民在科技示范园大棚中忙碌
“今年,从中国农业大学引进的小麦优种长势喜人,已经和高端面粉加工企业签了收购协议,每公斤能比市场价高0.3元。”董利民说,合作社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麒麟店村两委积极协助解决占地、水电、运输等难题,扶持村里的电子产品组装、大件物流、畜禽屠宰、网络电商等领域的28家企业稳健发展;还联合区妇联、科协等单位,举办家政服务、食品加工、手工制作等多类技术培训,提高全村妇女的技能,增加就业机会。
(王国营 刘柯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