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河北

当前位置:首页 > 改革网>

保定:“微改革”变承诺为成果

来源:中国改革报作者:兰云时间:2024-09-09

2022年开始,河北省保定市从“微”处着手,围绕老百姓身边的难点、痛点、堵点,研究精准管用的改进办法和举措,以“小切口、快准灵”的方法,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两年来,各级各部门实施59项接地气、见实效的“微改革”事项,贯穿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把人民至上的承诺变成了人民受益的改革成果。

据介绍,保定市在2024年确定的126项“微改革”中,积极扩展新场景,涉及的领域和环节不断增多。围绕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要素市场化高效配置、新产业新业态制度供给、数智赋能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出实招、破瓶颈、闯新路,完成“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集成化一链式服务”“打造中小企业金融会客厅”“创建数字化土地超市应用平台”等40余项“微改革”,为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政务服务增值化微改革”是博野县在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中,依托企业服务中心,变单一“企业注销”服务为注销前提醒诊断、注销中全程代办和注销后创业帮扶的改革。三个链条化的政务增值服务,让企业切身感受到政府服务的温暖和力度。

保定市国资委探索实施的“公交+零售”模式,将退役公交车以市场化方式打造成集文创、旅游、美食、景观、便民等于一体的服务站。该模式不仅盘活了闲置资源、提升了城市形象,还拉动了居民消费。

安国市探索乡村闲置校舍移交乡镇或村委会的路径,建立了市场化方式的租赁机制,破解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和中小企业用地难题,实现企业增效益、村集体分红增收和群众就业增收“三方共赢”。

就业、入学、就医、住房、托幼养老等既是百姓关切的焦点,也是长期以来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保定市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完成了残疾人托管照护、智慧养老等50余项“微改革”,切实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保定市卫健委实施的“护理到家”模式,将服务更好地延伸到家庭,为市内城区行动不便的居民提供居家护理服务,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健康需求。竞秀区探索“房票+现房”异地安置模式,让835户拆迁居民实现“小房票”解决“大安居”,有效破解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安置难题。阜平县创新“一站式”就业帮扶免费服务机制,发挥县“零工市场”的辐射带动作用,持续送岗进乡村,仅夏庄1个乡镇就促进30余人就业。

一项项民生改革有力保障人民参与改革发展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保定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围绕基层社会治理增强乡村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构建基层网格化治理体系、健全警校家联动守护学生假期平安机制等30余项“微改革”。

定兴县实施“县聘乡管”农村公派会计制度,每位会计既担任3个村的总账,负责对凭证初核、村集体“三资”管理等工作。同时交叉担任另外3个村的出纳,负责支付、账务处理和财务公开工作,这一模式推动了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全面提升了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水平。

唐县建立的肉羊产业检察服务机制,在养殖重点乡镇设立检察服务联络点,通过规范买卖合同、编发法律风险提示卡、设立支持起诉工作窗口等措施,推动肉羊交易市场纳入法治化轨道,规避市场风险、减少交易矛盾。

一件件惠民生、顺民意、暖民心的改革事项做到了百姓的心坎上。为使改革成效最大化,保定市委改革办坚持把推广经验作为放大改革效应的有效办法,加强对“微改革”工作的督促指导,组织力量总结提炼“微改革”成效和经验。目前,已有42项改革经验在全市推广。

当前,保定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学笃行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加快谋划和推进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落地、落实、落细,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中国改革报 改革网记者兰云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