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河北

当前位置:首页 > 改革网>

卢龙:“三融合”下好“城乡一盘棋”

来源:中国改革报作者:兰云 张凤霞时间:2024-09-09

农村经济发展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为进一步缩小城乡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通过改革,建立健全功能融合、要素融合、产业融合机制,促进了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富裕的新格局。2023年,该县获评河北省城乡融合发展综合试点县。

卢龙县以县城为载体不断提升城镇吸附力,稳步推进完成3个城中村改造,实施市政、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等14个项目,打通7条“断头路”,市政基础设施不断提档升级,县城承载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持续增强,连续8年进入河北省县城建设先进行列。

经济开发区是卢龙县域经济发展带动区和新型工业示范区,采取“一区五园”的运行模式,按不同产业定位分为五大园区,以托管的形式实行统一管理,全面提升园区发展能级,推动城乡园区功能融合和协同发展。经济开发区依托装配式建筑、新材料、精细化工等产业,带动城乡居民3000多人稳定就业。

为提升乡村协同力,卢龙县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建设为契机,推动电商企业开拓农村市场,构建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的双向流通体系,服务覆盖率达100%。

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该县积极引导人才、科技等各类要素向农村流动。与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校合作成立省级技术创新中心6家、省甘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家、市级研发平台25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1家。县内重点产业全部实现平台对接,甘薯脱毒苗繁育、产品研发等6项技术实现转化落地。

为促进城乡人口双向流动,卢龙县以河北省城乡融合发展综合试点县建设为契机,针对农村地区人才流失问题,探索人才加入乡村制度,制定了“人才服务乡村管理办法”和“落户农村标准及流程”。去年以来,卢龙县转移农村进城人口433名,引导优秀人才回乡29名。为给人才流动提供更多的便利和保障,县财政先后投资300万元,为企业提供220套周转公租房。

卢龙县持续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推动县城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建立了县乡村衔接的三级医疗、教育、养老服务网络。比如,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实现3所高中全部进城;依托12个乡镇中心卫生院建立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围绕城乡文化服务供给,打造了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3个乡镇实践所、438个村级实践站等,基本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以农促旅、以旅富农。卢龙县依托甘薯、核桃、黄桃等特色产业资源优势,发展体验式农业、订单式农业等新型业态。坚持文化传承与创新并重,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搭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平台,使乡村文化吸引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构建一体式全域旅游发展模式,鲍子沟、柳河山庄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柳河北山村被评为河北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示范村。

卢龙县将工业产业融入乡村,培育的全产业链装配式建筑产业集群,不仅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为改善农村住房条件提供了支持。目前,全县装配式建筑总面积达15.9万平方米,引领了绿色农房新风尚。

卢龙县作为“甘薯之乡”,通过发展壮大甘薯产业优势,引导农民种植优质甘薯,引进深加工企业,形成了完整产业链。目前,已有甘薯生产经营组织200多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3家,产品远销日韩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6种甘薯产品入选“中国十大甘薯名品”。

中国改革报 改革网记者  兰云

张凤霞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