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河北

当前位置:首页 > 改革网>

衡水市冀州区:农业园区化引领高质量发展

来源:农民日报作者:时间:2024-10-12

广袤的冀中南平原,一望无际的密植示范玉米丰收在即,一排排整齐划一的蔬菜大棚映入眼帘。高标准的现代化智慧设施蔬菜大棚内,茄子、彩椒、葡萄等果蔬挂满枝头。丰收的喜悦从田间地头传递到农民的嘴角眉梢。

近年来,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立足独特的地理优势和资源禀赋,努力对接京津市场,根据省市产业发展规划,以发展高品质果蔬产业为重点,按照“锁定基本农田保粮食安全、调优一般耕地促果蔬发展、引进龙头企业带产业升级、强化三产融合促产业增值、创新发展模式带群众致富”的总体思路,做规划、建园区、定政策、引人才、优服务,启动高品质果蔬产业示范区创建并着力推动项目实施。

冀州区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同志介绍说,为全力打造全产业链高品质果蔬供应基地,冀州区聘请专家团队深入调研,谋划实施了总面积2.8万亩的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整体划分为粮食生产现代化示范区、优质果蔬种植示范区、农产品深加工示范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区和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五个功能区。

其中粮食生产现代化示范区建立数字孪生高标准农田管理平台,规划建设田平路通、宜机作业、沟渠相连、抗旱防洪、科技支撑、稳产增产的高标高产高效农田1万余亩,大力推广种植“马兰1号”优质小麦、“黄金粮”高产稳产玉米3000余亩,致力打造高质增产智慧农业样板。优质果蔬种植示范区包括3000余亩智能玻璃温室、日光温室、拱棚等现代化设施蔬菜种植区,4500余亩西蓝花、生菜球、大葱等露地蔬菜种植区,4000余亩中草药种植示范区。农产品深加工示范区规划面积480余亩,建设以中央厨房、预制菜、净菜以及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企业园区。

金秋时节,在示范区的一座座新型拱棚内,感应电子屏滚动播报着温度、湿度、光照等实况数据。“相较于传统大棚,新型温室大棚更长、更宽、更高。”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工作人员说,目前该园区共有五种示范棚型,其中冀州型日光温室大棚在多个环节都用上了高科技。

在冀州区西王镇东罗口村的北京新发地果蔬驿站,一架架蔬菜大棚望不到边,农户们正忙着分拣、装箱、搬运蔬菜。村党支部书记韩日暹说:“一个棚一年可以收入10多万元,村民们的种植积极性很高。”

在示范区创建推动下,位于小寨乡南良村的5500亩农田,今年配备了数字全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病虫害防治一体化监测设备,开始试验数字智能化密植高产玉米种植模式。种植户邱建华说,他今年第一次流转土地种地,在区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采用宽窄行模式,将亩玉米株数增加到5800株左右,比传统种植高出1500株,“从目前长势对比情况来看,密植模式产量肯定会高出传统模式,今年每亩地有望比传统种植模式多收400斤。”

在此基础上,示范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北京新发地、北京千喜鹤、寿光恒蔬无疆、厦门农之具、河北冀沃、天津科芯等农业龙头企业。为拓宽销售渠道,在实施订单农业的基础上,与新发地“百强百王”对接,在周村镇、西王镇等乡镇建成一批新发地果蔬供应基地,开通冀州果蔬进京“直通车”。

目前,信达食品快乐小羊火锅配料、北京新发地衡水农副产品智慧物流中心、千喜鹤中央厨房和净菜加工中心等项目即将落成投用。“生产+加工+销售+科技+服务”一体化的现代农业产业模式加速形成。

此外,冀州区大力推动示范区配套项目,集农业政务服务和农资超市为一体的农业综合服务超市已经投入使用,打造“线下+线上”两个服务平台。其中,线下服务平台整合农机、农资、农技、农服市场主体和涉农部门服务职能,引入金融服务等主体,打造专业农业服务团队,建成“冀州现代农业综合服务超市”;线上开发“冀农服”App,实现农资、农机、农技、农服等网上交易线上服务,同时配建物流配送体系,建立冀州乡村振兴综合服务中心,形成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络大格局。

“以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载体,一系列农业产业化项目落地建设并投入使用,将进一步深化我们蔬菜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引导资源要素向产业基地集聚,转变单一生产模式,带动果蔬产业向精深加工全面升级,有效链接产加销各环节,提高附加值。”冀州区副区长王顺华说,园区建成后将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冀州区及周边农业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常力强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