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改革网河北作者:时间:2024-09-03
改革看河北 去年7月,卢龙县北批准为全国“绿色农资”升级行动试点县。一年多以来,卢龙着眼农民生产种植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逐步完善农资保供体系、稳价机制、溯源平台、服务模式,趟出了一条新时代绿色农资发展新路子。2024年5月卢龙县绿色农资试点改革案例被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印发向全国推广。
为破解农民装卸难、运输难、用工难、成本高等难题,卢龙县突出流通网络建设,完善线上线下农资保供体系。畅通线下销售网络,建设农资展示销售配送中心、农技服务中心,升级改造供销社农资仓储设施,拓展农资经营网络,实现全县范围内农资“1小时送到家”。拓展线上服务渠道,开发“卢龙供销网上超市”小程序,联合农行、邮储银行以及农资企业举办线上购肥优惠活动,优惠农资品种达到100种以上,实现线上订购、线下配送、送货上门。目前完成线上农资订单224个、共计销售66吨。
为破解农资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增加难题,该县积极探索绿色农资保价稳供、降本增效有效途径,全力保障农资质优、量足、价稳。探索“集采议价”机制,由卢龙县供销社联合380家基层农资网店与农资企业议价谈判,采取“带量议价、以需定存、边购边销、动态投放”方式,锁定优质货源、减少价格波动,每吨农资采购成本较2023年降低5%-10%。同时,创新“按需配餐”机制,开展农资市场调研,摸清农户用肥需求,增加适销对路、绿色高效品种,建成“一站式”配肥中心和测土实验室,为种植大户提供按需送货、因地配肥“一条龙”服务。试点开展以来,累计开展免费测土420次、配肥600余吨。
为破解农资质量安全监管难题,卢龙县供销社与石家庄物联网研究院联合建立“卢龙供销智慧农服云平台”,控源头、追去向。依托平台对经营的24个厂家、208种农资产品仓储、调运、分拨、配送全过程跟踪,严格执行先检后进、销售承诺、产品追溯等制度,实现库存信息实时录入、销售数据动态查询。出台《供销农资经营管理办法》,对全县系统网点全部实行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服务“五统一”管理。一旦出现问题,快速定位并召回,坚决杜绝假冒伪劣农资产品进入供销社经营网络。多年来销售农资抽检合格率均为100%,让农民正确科学用肥,让老百姓吃上“放心粮”。
为破解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干起来不划算的共性难题,积极探索“农资+”服务模式,实现农业社会化服务优质高效。
探索“农资+农技”模式领着农民学,联合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建立“中检科卢龙县联合快检实验室”,为全县农产品提供安全检测。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中国甘薯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实施玉米、甘薯绿色高效示范项目,推广中药渣沤肥、“配方施肥+微生物菌肥”、油菜花倒茬等新技术,预计玉米、甘薯亩均用肥可分别减少10%、20%。创新“农资+种植”模式带着农民干,推行“供销合作社+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流转土地2000亩,以减肥增效、绿色种植为突破,推广新设备、新技术、新品种,预计可增收200万元以上。
推行“农资+销售”模式帮着农民赚,推进“电商兴农”,注册“卢供好礼”品牌,开展直播活动50次,推动线上“引流”、线下销售,变“提篮叫卖”为“网上摆卖”。试点开展以来,线上销售农产品5000余单,平均溢价率超过20%,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卢龙县“绿色农资”流通体系,通过全领域稳价机制,全覆盖保供体系,全过程溯源平台和全方位服务模式综合发力,赋能农业节本提质增效,也激发了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蓬勃生机。
卢龙县委改革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