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河北

当前位置:首页 > 改革网>

石家庄:“首席专家工作室”促进基层医疗能力升级

来源:改革网河北作者:时间:2024-08-30

改革看河北  近年来,石家庄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积极融入“打造健康河北”工作大局,聚焦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问题,持续推进“首席专家工作室”建设,实现基层医疗诊疗水平提高、服务能力跃升,切实打通服务人民群众健康“最后一公里”。

打造高素质医疗队伍 实现基层“病有良医”

首席专家工作室”由派驻专家和基层全科家庭医生组建,以“派出一名专家、带好一所社区、培养一批人才、服务一方群众”为目标,科学选择派驻专家和进驻机构,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符合基层所需、满足群众所盼、解决病患之忧”。

按照“自愿、就近、便民”原则,该市从14所省、市级医院选取内科、妇科、儿科、中医科、康复科、骨科等基层急需专业,选取副高级以上医师进驻担任社区首席专家,实行AB角,每周进驻社区出诊一天。截至目前,已在64所基层医疗机构创设109个社区“首席专家工作室”,208名首席专家完成进驻,基本实现市内区街道人群全覆盖,“15分钟健康圈”初步形成。

同时,明确首席专家承担基层医疗人才培养任务,每名专家带培2-4名社区医生,通过“手把手”进行教学指导,将先进的诊疗理念和诊疗技术带入基层,切实提升社区医生专业能力。截至目前,共带教培养社区医生200余名,培养基层社区慢病金牌医师40名,“社区首席高血压医师”100名,“社区首席糖尿病医师”100名,更多“来之能战”的实用型专业人才常驻基层,基层医疗人才“血库”不断充实。

为进一步解决基层医疗人才短缺问题,“首席专家工作室”在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同时,还双向打通了基层医生向上到省、市级医院进行培训学习的“绿色通道”。近年来,依托市第一医院、市第二医院等培训基地,针对基层情况,分批次开展了针对性强、专业化程度高的体系化培训,对3432名技术人员进行了专业培训,全市基层医疗人员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促进诊疗服务能力跃升 推动“基层首诊”

为改善基层诊疗就医环境,该市明确专家承担“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疾病诊疗服务、人才培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双向转诊、医疗质量管理、联络帮扶”7项职能。并明确专家诊室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按照“五个统一”要求进行标准化建设,提升群众就医“硬”条件。同时,规范日常管理,制定现场督导、绩效评价制度,公示出诊次数、接诊人次等数据指标,推动各项管理工作提质增效,有效提升群众就诊体验。

为破解“上转容易下转难”现象造成的医疗资源结构性“失调”难题,首席专家在开展疾病诊疗服务的同时,注重联络帮扶工作,不仅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为居民提供主动、连续、综合的健康管理,还开展“双向转诊”,在派出医院开辟转诊绿色通道,协调医院专人负责社区患者的转入,以及安排医院康复患者转到社区进行康复,逐步形成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资源共享、疾病诊治”的连续化就医新格局。

强化基层公共卫生服务 积极推进“医防融合”

为了促进基层医疗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该市将“首席专家工作室”与“家庭医生”相结合,探索建立“5+1”工作团队模式。团队由家庭医生、中医师、护士、康复医师、公卫人员等共同组成,与首席专家建立一对一帮扶指导关系。团队进行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工作,尤其更加注重高血压、糖尿病、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健康管理。

同时,充分发挥“首席专家工作室”优势,结合医防融合健康小屋,建成新华区石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裕华区裕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4个医防融合专家工作室试点;围绕全市居民常见病多发病,建成60个以高血压、糖尿病和老年病等慢病防治为主的“慢病首席专家工作室”,以及慢性病医防融合示范工作室6个,体医结合示范工作室4个,初步形成了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诊疗为主,融心理、营养、运动、康复等为一体的慢病医防融合防治新模式。

“专家工作室”建设,使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大医院优质、便捷诊疗服务的愿望成为现实。截至目前,“专家工作室”累计接诊23万人次,上转病人3765人次,下转病人1400余人次,开展健康教育3235场,患者就诊逐步由首选大医院向首选社区转变,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满意度显著增强。

石家庄市委改革办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