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改革网河北作者:时间:2024-06-28
改革网看河北 近年来,南宫市以成立“社会救助中心”为契机,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功能,聚焦平台赋能、数字赋能、码上赋能,促进社会救助由被动救助、遗漏救助向主动救助、多元救助转变,致力擦亮“南宫有爱”社会救助品牌,实现“救”在身边。
今年以来,该市累计帮助重度残疾人申请两项补贴476人次、高龄补贴683人,指导困难群众办理城乡低保328人次,解释政策咨询988人次,确保了社会救助保障政策落地见效。
平台赋能 构建社会救助“一张网”
为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南宫市成立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入驻政务服务中心大厅,横向对接医保、工会、红十字会、各乡镇街道等业务主管部门,对困难群众的帮扶政策和措施归口管理;纵向对接慈善机构等社会组织,形成社会救助合力,构建“弱有众扶”社会救助窗口,打通民生保障“最后一公里”。
为健全社会救助“网络体系”,该市以社会救助中心为依托,构建市、乡、村“三级联动”社会救助主动发现网络体系,实现困难群众急难事项线索发现在村居、救助政策按规定程序办理在乡镇、主动核查随机抽检救助案例在民政,努力做到急难对象早发现、早报告、早救助,实现全市社会救助无盲区。
该市还设立“社会救助基金会”,重点资助享受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政策、扶贫政策后,基本生活依然困难的建档立卡脱贫户、低保边缘家庭、特困人员及其他符合救助条件的城乡特殊困难群众,坚决防止返贫致贫,确保民政救助一人不少、一户不落,彻底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数字赋能 助推社会救助一体化
以数据融合为目标,南宫市成立数据核查比对中心,建立人社局、医保局、残联等相关部门间的信息推送、共享反馈机制,确保全市脱贫户、重度残疾人、边缘易致贫监测户等社会救助数据的融合共享,为精准救助、主动救助奠定数据基础。
同时,每月定期对各类社会救助数据进行大筛查,通过核查比对,及时剔除多边享受政策人员、死亡享受政策人员等,有效解决应退不退、死亡保、重复保等问题,确保社会救助更加精准。
为拓宽困难群众“救助面”。通过重特大疾病报销医疗救助信息、低保和特困对象信息,主动发现因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问题导致基本生活困难的群众,并及时给予救助,确保困难群众“及时救助、应救尽救”。今年以来,该中心核查比对数据量达12万余条,临时救助困难群众122人,充分发挥了社会救助托底线、救急难的作用。
“码上”赋能 实现社会救助“一点通”
为使社会救助工作更便捷更高效,南宫市开通了线上救助服务系统,通过“码上询”、“码上办”实现一键快查、线上速办、政策快享。困难群众通过“扫一扫”即可快速查询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低保边缘家庭、临时救助等8类社会救助事项的认定条件、救助内容、办理流程,真正让社会救助政策普惠于民、服务于民。
困难群众通过扫码进入社会救助线上办理通道,仅需提交个人身份信息、申请社会救助类型、家庭困难情况等基础信息,即可实现社会救助线上快捷申请,推动民生服务更加快捷、优质、高效。
同时,组织社会救助经办人员,对困难群众提交的社会救助申请,第一时间调查核实,发现确实有困难的立即按规定程序进行办理。该工作开展以来,南宫市共接收困难群众社会救助申请158条,受理核查率达100%,经核查核实将符合民政社会救助条件的36人纳入保障范围。
南宫市委改革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