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改革网河北作者:时间:2024-06-12
改革网看河北 近年来,保定市大力开展坚持人民至上“微改革”行动,着力探索推动基层改革的新模式新路径,聚焦民生改善的热点、经济发展的难点、基层治理的盲点和政策落地的堵点,用最短的周期、最小的成本,尽最大的可能办好民心所向、发展所需、基层所盼的关键实事,力求以小切口解决大难题,把坚持人民至上的承诺变成人民受益、人民满意的成果。同时,推动改革模式由“被动承接落实改革”向“主动实施谋划改革”转变,由“党政内部主导实施改革”向“社会群众公开参与改革”转变,营造“改革戏大家唱”的浓厚氛围,形成共同为改革想招、一起为改革发力的良好局面。
“四级滚动”机制改到群众心坎上
保定市坚持开放理念,构建“谋划申报—评定公开—推动落实—评估问效”机制,确保“微改革”项目质量和实施成效。
建立开门公开的项目谋划申报机制。坚持改革事项基层提、改革意见群众拿,保定各县(市、区)、市直部门精准对接民生诉求,通过制度设计和政策创新,精准升华为“微改革”项目,每月进行谋划申报。
建立公平公正的评定公开机制。明确评定“微改革”项目的4个标准和微改革成效的2个标准。对评定通过的“微改革”项目及时在保定日报、“保定研究与改革”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公布,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和评议,调动广大群众关注改革、参与改革、支持改革的积极性。
建立推动落实的台账管理机制。逐项明确“微改革”项目的责任单位、承办单位、责任人、完成时限。坚持由申报单位自主完成,最大限度下放改革自主权,激发基层改革的首创性、主动性。同时,强化系统观念,对跨部门、跨行业的改革项目,坚持县域内统筹协调,打好“团体战”“攻坚战”。
建立切实可行的评估问效机制。把“微改革”工作纳入县委书记动态考核月点评和改革年度考核内容,每月评分、传导压力、确保实效。坚持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随机抽查和明察暗访,在保定日报、《保定深改动态》等开辟“微改革”专栏,晒成效、比亮点,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精心谋划 开创微改革项目新局面
开展坚持人民至上“微改革”行动两年多以来,保定市通过精心谋划实施一批有温度、有深度、有特色的微改革项目,助力加快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
该市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积极打造具有保定特色的改革亮点,带动和活跃全市改革。截至目前,已经创造了一批生动鲜活的亮点经验。阜平县建设京西康养中心,带动了阜平养老事业与旅游产业发展;高阳县探索“河湖长+检察长+警长”联动工作机制,加大了对涉河涉水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河湖生态保护能力;涞源县建立“白石山生态+旅游保护基地联席会”制度,切实提升了文化旅游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能力;唐县建设智慧信访辅助系统平台,有效促进了信访事项化解在本地,大幅度减少越级访的发生。
此外,保定市各级各部门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从群众的“求助声”、“抱怨声”甚至“骂声”中捕捉改革工作的着力点,注重抓好群众身边的一件件具体民生“小事”。在工作中相互配合,构建起协调、高效、有序的横向运行体系,全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小改革也能解决大问题。保定市把改革的聚焦点投射到民生实事上,从群众“身边小事”入手,从百姓“急难愁盼”破题,让广大群众在一点一滴、一枝一叶中感知改革的温度。同时把“微改革”活动纳入市深改委全局工作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着力构建从民意收集、交办、办理、督查到反馈的全链条工作机制,让群众的每一件身边“小事”都能第一时间有人听、有人管、办到位。广大群众的改革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保定市委改革办 刘常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