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改革网河北作者:时间:2024-05-14
改革网看河北 近年来,赤城县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县情实际,整合现有养老服务设施和资源,研究确定了“菜单式运营、模块型布局、多元化支撑、规范化提升”的养老服务发展方向,不断满足新形势下老年群体养老服务需求,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筑牢基础 优化养老服务矩阵
该县立足信息化、便捷化,打造了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平台实施“互联网+养老”模式,线上点单服务、线下选派照护,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助洁、巡视、助餐、助医等日常照料,后台反馈服务状况和结算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对“养老照护员”服务进行指导、评估与管理。将全县三级养老机构、日间照料、农村互助、居家养老等单元,全部统一纳入系统进行规范管理,大幅提升服务品质和效率。
同时还建成覆盖乡镇、村两级示范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11个乡镇利用公办敬老院、民办养老机构及农村互助幸福院进行改造提升,新增居家服务功能,建成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61%。在村级,建成14个互助幸福院,依托村委会等建成320个邻里互助点,村级互助设施覆盖率达76%,服务覆盖率达100%。
围绕助餐服务,目前全县已建设并运营老年食堂7处。炮梁乡大岭堡村使用光伏资金支持食堂运行,安排公益岗提供采购等服务,21位老人定时就餐、反响良好。云州乡夏家村建成的480平方米留守老人互助幸福院,11间房屋专设有医务室、图书室、健身室等,设施丰富完善。2023年9月以来免费为37位老人提供就餐,按照“早饭有蛋有奶、午晚一荤一素”标准,已累计服务5300多人次。
强化保障 提升养老服务品质
为加强服务队伍专业化建设,该县推进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开展养老护理员抵偿、免费培训工作,着力提升全县养老机构持证护理员数量,打造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德技兼备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2022年以来,新培训专业持证护理人员12名,累计为298名失能老年人提供服务6000余人次,为1500名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服务7700余人次。
为确保养老院安全质量存量问题全部清零,该县开展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加大各部门联合检查力度,对因总建筑面积较小或受条件限制难以设置自动消防系统的建筑,按要求限期全部完成整改。乡镇街道敬老院及利用学校、厂房、商业场所等建成的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养老机构,因未办理不动产登记、土地规划等手续问题而未能通过消防审验的,由县级民政部门提交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按照“一事一议”集中研究处置。
该县还大力实施适老化改造提升工程,根据老年人生理特点及生活习惯,以安装扶手、铺设防滑垫、发放凳拐、配置移动坐便椅等为主,按户均1314元标准对老年人住宅进行了适当无障碍改造,连续两年对3382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确保老年人居家养老处于熟悉、安全和舒适的环境中。
畅通渠道 支持养老服务多元化发展
该县不断加快养老服务业省级和市级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申报,形成专项资金+社会资金+信贷资金多元化投入机制。对照基本养老公共服务清单,用好老年人能力和需求评估结果,统筹整合现行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等各类政策,建立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制度,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提供更多元、更专业的居家养老“照料+医养+陪护+代办”等服务。
为吸引更多社会资源,该县加强老龄化国情教育和敬老孝老文化建设,充分利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等媒介开展宣传,吸引社会各界、慈善团体广泛关注并积极参与。特别是依托赤城县慈善总会,积极开展了老年人专项爱心慈善募捐活动,推动养老服务业可持续发展。
在养老服务发展中,社会力量扮演着重要角色。赤城县大力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依托县级社工总站、乡镇社工分站开展养老社会工作服务。健全志愿者服务制度,组建中小学生敬老爱老服务志愿队伍,引导广大老年人在志愿服务中发挥余热,推动志愿服务有效融入养老服务发展。拓展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渠道,依法保障老年人合法收入、安全和健康权益。
通过试点先行形成示范,通过助餐服务积累经验,赤城县正加快建设以平台为中枢、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全方位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赤城县委改革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