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新重庆

当前位置:首页 > 改革网>

让群众家门口和基层医疗机构有“医”靠

来源:作者:​雷茂盛 雷云锋 王明高时间:2024-01-24

让群众家门口和基层医疗机构有“医”靠 

——重庆市人大代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何建国“代表通道”详解看病难

雷茂盛 雷云锋 本报记者 王明高


为聚焦重庆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主题,传递民生温度,回应社会关切,重庆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于1月23日正式开启“代表通道”,六位来自教育、卫生、环保等领域的重庆市人大代表走上“代表通道”,这也是重庆两会首次举行“代表通道”集体采访活动。

作为卫生行业的代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江北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何建国,在回答媒体关于缓解“看病难”问题有何破局之举时,首先对媒体提了一个热点话题表达谢意。

何建国代表坦陈,说到看病难,的确看病难。多年来,看病不易一直是卫生热门话题,作为来自江北区卫生系统的一名代表,体会非常深刻。大医院可谓是“人满为患”“一床难求”。

“看病难难在哪里呢?我们经过调研发现,‘看病难’不是难在大医院不够大、人员不够多、技术不够强,而是难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技术不够强、人才匮乏、无论是设施设备、人才、包括技术力量都很薄弱,老百姓的信任感相对比较差,不愿意到基层医院去看病。” 何建国代表分析说。

“从2015年开始,我就一直致力于解决老百姓如何在家门口看病这一难题,也进行了探索,包括派专家到基层医院坐诊,但是这些单向的改革并不明显,到医院的就诊率并没有明显提高。” 何建国代表介绍说,2019年,他们选择了江北区最强的一所医院也即是区人民医院,与距主城大概40公里的复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深度合作,派驻医护团队进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且进行远程医疗服务,转诊绿色通道,解决了基层社区中心对急危重症转途难的问题。上层医疗资源基本实现了复盛镇所有居民家庭的家医全覆盖,通过这一系列的综合改革,基本上能够满足复盛居民的就医需求。

何建国代表说,经过这几年的运行,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呢,可以说效果非常的明显,从几组数据可以看到,首先在合作之前,复盛卫生服务中心年门诊量只有3000人左右,到目前达到了4万人次,以前没有住院病人,现在年住院量能够达到700人次。更可喜的是,以前复盛镇的公共卫考核长期处于全区倒数,乃至于垫底,但是自从合作之后,一直以来是名列前茅。

何建国代表总结评价,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之后,复盛镇老百姓的就医感受以及就医满意度得到大幅度提升。“就像有群众对着我讲,以前进城看病,赶车半天,排队半天,挂不到号再来一天。”如今,这种现象已经成为历史,已基本上真正实现了群众家门口有“医”靠,基层医疗机构也有“医”靠。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到了,继续深化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改革,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这项工作,不仅要让老百姓在家门口能够看到病,而且还要让老百姓高品质的看病、享受高质量的就医感受,让我们的健康触手可及。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