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新重庆

当前位置:首页 > 改革网>

以改革激发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新活力(下)

来源:作者:雷茂盛 雷云锋 王明高时间:2024-01-24

以改革激发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新活力

——重庆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专题记者会,四位市人大代表晒成绩单并与现场记者互动交流(下)

雷茂盛 雷云锋 本报记者  王明高

 

核心提示:1月23日,在重庆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的“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情况”专题记者会上,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主任孙泽均,重庆南岸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魏小红,重庆市涪陵区白涛街道党工委书记高亮,重庆市荣昌区吴家镇党委书记刘志亮四位代表,结合各自工作领域,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介绍了情况后,进入记者提问环节,有记者分别向魏小红、高亮、刘志亮三位代表进行了现场提问。

 

重庆市人大代表、南岸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魏小红:

南岸区“年中会议制”何以坚持十九年

 

针对媒体关于南岸区“年中会议制”何以能持续坚持19年这一提问,魏小红代表分析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区委强有力的领导,“一府两院”、经开区的大力支持,全区人民群众的关注,全区上下齐心、同向而行,为坚持“年中会议制”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二是会议紧扣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起着承上启下、监督助推的作用,这赋予了“年中会议制”强大的生命力。

三是人大代表为民履职愿望非常强烈,他们秉持“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初心,渴望为人民群众发声,为政府决策建言。

四是“年中会议制”能够在南岸区落地生根,离不开制度保障,我们早在2013年就制定出台了《重庆市南岸区“一府两院”暨经开区半年工作情况报告会议事规则》,并分别在2017、2023年进行了修改完善,这样就从制度层面上保证了“年中会议制”能够持续依法有效召开。

南岸区实施民生实事代表票决制,在进一步发挥人大职能作用,监督推动民生实事办理上,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接下来南岸区对丰富和完善民生实事代表票决制上还有哪些举措?接下来有怎样的工作安排?

面对上述提问,魏小红代表回答,通过9年的发展和完善,南岸区的民生实事代表票决制日趋完善。今年,民生实事代表票决制就要在全市推广,南岸将再接再厉,进一步完善南岸区的“四步工作法”,推动民生实事能够更好办结,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魏小红代表说,下一步将重点从三个方面着力: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我们将拓宽宣传渠道,创新宣传形式,线上线下齐发力,广泛宣传民生实事办理和推进情况,持续拓宽影响面,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知晓度和参与度。   二是提高精准度。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好南岸区164个人大代表“家站点”作用,通过“数字人大”建设,开发“代表码”“民意码”等应用场景,同时通过数字化、数据化的分析工具,找准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和急难愁盼问题,让我们更加精准地选好重点民生实事备选项目。   三是增强投入力度。我们将继续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落脚点,南岸区要持续加大对民生的投入,同时我们也要接续实施好今年的重点民生实事,我们会动员更多的部门和单位参与到民生实事的推进和落实中来,通过更加有力的政策、资金和制度保障,确保通过票决产生的民生实事项目又实又好地完成。

 

重庆市人大代表、涪陵区白涛街道党工委书记高亮:

议事代表和人大代表共同进组进站进圈入群

 

针对媒体关于街道议事代表如何确定这一提问,高亮代表回答说,议事代表的确定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街道党工委通过严把准入关口,确保议事代表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拿得出、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

一是明确议事代表结构。议事代表的构成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兼顾了区域、年龄、职业等因素。议事代表以区级人大代表为主,同时兼顾吸收各级党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各界人士。议事代表构成中,工人、农民、专业技术人员占有一定的比例,且有适当比例的党外人士和妇女同志,最大限度保证了议事代表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二是明确议事代表条件。要求议事代表应当具有宪法、法律规定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思想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熟悉基层情况,热心、关心街道各项工作;具备履职意愿和履职能力,能够客观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得到人民群众广泛认同。

三是明确议事代表确定程序。按照“个人自荐、组织推荐、审查确定”原则,采取个人自荐与单位推荐相结合的方式产生议事代表推荐人选,各村(社区)党组织、单位将议事代表推荐人选名单上报议事办,由议事办牵头进行考察审查,报经街道党工委研究确定后向社会公布,同时向区委组织部和区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备案。议事代表每届任期五年,与乡镇人大同步。同时,建立完善了议事代表退出、增补机制。

针对如何保证议事代表能够更广泛联系群众这一提问,高亮代表回答,街道议事代表会议制度强化“两级同步”,将议事代表纳入区级人大代表服务管理范畴,议事代表和人大代表共同进组进站,进圈入群。

一是建好用好活动平台。依托人大代表之家、人大代表活动站和民情联络点,打造议事代表工作室,搭建议事代表微信联民工作群,规范化、标准化建立完善议事代表履职平台,拓展民情民意反映途径。街道在代表活动站和民情联络点,将人大代表和议事代表联系方式、微信二维码、履职承诺、照片等张贴在公示栏上,便于群众及时向代表反映社情民意。白涛街道实行“1+N履职模式”,即在每个活动站任命一名区人大代表担任站长,带领若干议事代表履职,每个阵地均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建立了代表履职档案,确保议事活动有阵地、议事规则有机制、议事成效有考评。

二是丰富议事代表活动。实现议事代表活动经常化、规范化。除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议事代表集中活动外,坚持代表之家每半年召开1次民情反馈会议,代表活动站每季度召开1次议事代表联系群众座谈会。将议事代表编入辖区内的人大代表活动站和民情联络点,固定双月20日为民情接待日,议事代表同人大代表一道根据代表家站点安排按时接待群众。每名议事代表固定联系150户以上的人民群众,定期开展走访联系活动,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反映群众诉求,并将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整理汇总后按程序转相关部门或村(社区)办理。

 

重庆市市人大代表、荣昌区吴家镇党委书记刘志亮:

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季会制中作用

 

针对媒体关于如何发挥人大代表在季会制中作用这一提问,刘志亮代表结合工作分析认为:

一是注重培训。让代表知晓自己的权利、责任、义务,增强代表的角色意识和履职能力。

二是搭建平台。经常性组织代表参加院坝会、走访群众,让群众熟悉代表,让代表接触更多的群众。同时,组织代表参与政府和村社区相关工作,让代表了解各方面的情况,为他们履职创造更好的条件。

三是注重征求意见。确定季会制的主题,要注重提前征求代表意见,确保季会制更贴近代表贴近群众。

四是注重联系群众。通过组织代表征求群众意见,向群众反馈意见办理情况的同时,有意识地发挥代表来自人民更贴近人民的优势,宣传政府的工作,形成更有效的沟通桥梁,提升联系服务群众的质效。

对于如何实现民生实事票决与党委政府重点工作的有效统一,刘志亮代表回答,其实基层群众最关心、最需要的事就是重点工作、中心工作,这是一致的。可能在具体的工作推进当中有轻重缓急之分,有受项目资金、资源、用地等因素暂时还不能实施的情况,这就需要做好一些工作,既顺应民意,又要切实可行。

首先,选准项目,要通过更有效的方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了解群众真正需要什么、盼望什么,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选好选准民生实事,保证工作不偏差。

其次,加强宣传沟通。让代表、群众更多地了解政策,了解全镇的发展情况,了解党委政府的工作,加强沟通,增进了解,争得支持。

第三,全力加强和改进民生。始终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党委政府的工作始终围绕民生开展,要强力做好票决的后半篇文章,确保一经票决,全力推进,干一件成一件,回应群众期盼,更多地赢得群众的支持和信任。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