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新重庆

当前位置:首页 > 改革网>

力推“一号工程”走深走实 力求展现新重庆新担当

来源:改革网作者:时间:2023-03-14

重庆代表团举行第三场专题记者会,四位代表畅谈“加快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本报记者王明高

雷茂盛

核心提示: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召开,要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从此,蜀山渝水之间唱响了一曲优美的二重唱,“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成为川渝两地人民共同的愿景。

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经站到了新的起点。重庆今年新春第一会,就是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大会,并把双城经济圈放在中国式现代化宏大场景中谋划推进,确定为重庆市委“一号工程”和全市工作总抓手总牵引,力求努力取得更大突破性进展、打造更多标志性成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

3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举行第三场专题记者会,就“加快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方面的话题,邀请四位全国人大代表进行了深入探讨。

 

全国人大代表、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姜国杰:为高质量干好“一号工程”实施首位保障

全国人大代表、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姜国杰在云记者会上,首先晒出双城经济圈建设实施三年来的成绩单。他说,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实施三年来,重庆高度自觉落实国家战略,边思边干、边干边思,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双城经济圈建设已经从谋篇布局、重点突破的“大写意”,落成了纵深推进、整体成势的“工笔画”,取得了实打实的明显成效。

“这三年,成渝的统筹发展可感可知。”姜国杰代表透露说,重庆全力推动设施“硬联通”、政策“软联通”和群众“心联通”,取得了实打实的工作成效。通过营造公平有序的营商环境,推动车船税、契税等税收政策协同。加强“资金池”与“项目池”“资源要素池”对接平衡,统筹财政预算、政府债券等资金,撬动重大项目完成投资3916亿元,规划项目实施有力有效。重庆已经投入200亿元,支持打造汽车、电子信息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共建西部科学城,产业创新发展持续突破。重庆年均投入400亿元,共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加大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重点的开放通道建设投入,中欧班列(成渝)运营水平全国领先,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同时,还在公共服务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双方用好外力、成渝齐心协力,激扬了我们建设双城经济圈的自信、自豪、自强。

姜国杰代表认为,这三年,党中央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国家的支持政策含金量高。2020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2020年10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去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把建设双城经济圈作为区域重大战略写入报告。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连续4年提出加快推进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重大利好政策。围绕建设全国有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赋予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政策延续执行等政策优惠,打造更具吸引力的税负环境。围绕建设全国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在发展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等方面支持建设科技和产业高地,打造更为完善的创新发展环境。围绕建设改革开放高地,支持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等方面试点先行,打造更加便利的开放环境。围绕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支持在养老机构设立、社保参保、异地就医结算等各个领域开展对接合作,打造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务环境。部委关心支持、政策靠前发力,增强了重庆建设双城经济圈的志气、骨气、底气。

“宜围绕三个维度,做足中国式现代化的成渝担当。”姜国杰代表分析说,建设双城经济圈的统揽目标,就是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主要有三个“关键词”:一是打造“增长极”。将着力做大经济总量、提高发展质量,以数字化变革为引领推进全面创新,探索内陆市场化改革和制度型开放新模式,建设高品质生活示范区,与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形成东西南北四极牵引之势。二是培育“动力源”。将着力提升极核引领力、创新驱动力、产业支撑力、改革牵引力、开放带动力和市场主体竞争力。三是提升“贡献度”。将着力在服务区域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扩大内需、西部内陆开放、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中打造更多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为全国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谈及重庆在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方面的举措,姜国杰代表说,将围绕六个目标,展现建设双城经济圈的重庆作为。聚焦“两中心两高地”目标,本着“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提出了六个“能级跃升”的奋斗目标:城市能级大幅跃升,重点区域带动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能级大幅跃升,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基本成型;产业能级大幅跃升,现代化经济体系初步形成;改革开放能级大幅跃升,发展活力得到充分激发;生态环境保护能级大幅跃升,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生活品质能级大幅跃升,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组目标同之前相比,表现为迭代升级的变化:由顶层设计到具体举措全面实化,由示范探索到全面推开,由抓重点工作到体系建设全面推进。

与此同时,还将围绕七个重点,蹚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庆新路。姜国杰代表说,为把战略要求转化为具体行动,重庆聚焦重大平台、重大改革、重大项目、重大政策的集成突破,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全力培育建设现代化重庆都市区方面,将加快打造创新、开放、便捷、宜居、生态、智慧、人文“七个城”。提速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网络方面,将加快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多元化能源保障体系、可持续现代水利工程体系。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将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提升主导产业能级和竞争力。大力推进更高水平改革开放方面,将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西部金融中心、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等各类开放平台提档升级、协同发力,更好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深入推动城乡融合方面,将持续推进“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着力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将加快探索绿色转型发展新路径,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先行区。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方面,将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实施惠民暖心优服行动。

财政工作将从哪些方面助力“一号工程”?姜国杰代表回答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基于此,为高质量干好“一号工程”,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重庆财政将实施首位保障,坚决做到“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重庆见行动、财政保落实”。

——着力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财政组织。聚焦“一统六化”和“八张问题清单”“七张报表”“五项机制”,深入推动财政管理的体系完善、流程再造和能力重塑,提高财政部门“主动谋变革、系统塑变革、协同推变革、大胆抓变革”的能力水平。

——着力健全完善“一号工程”首位保障财政政策。把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全市财政工作的总抓手总牵引,放在公共财政保障的核心位置,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加快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构建更加体系化集成化、动态调整和迭代升级的财政政策体系,以超常规的财政保障力度,放大重庆制胜未来的新优势。

——着力优化升级促进跨区域合作财税环境。深入推动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进一步完善川渝毗邻地区跨区域财税利益分享机制,赋予基层政府充分的自主权,按照合作总体框架,共同协商确定税收的共享范围、分享比例、解缴地点、解缴方式,探索构建以经济区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模式。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南岸区委书记许洪斌:实施提质提速行动提升城市颜值气质

重庆市南岸区作为中心城区,将在经济圈建设中如何展现新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南岸区委书记许洪斌在记者会上表示,南岸区将落细落实“一号工程”、提质提速南岸行动,着力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在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中勇做排头兵、争当示范区。

许洪斌代表说,在提升产业能级方面,南岸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做强存量、做好增量、做优生态,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一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以重庆打造“2+6+X”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为契机,持续深化制造业跃升发展攻坚行动,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开发一批高附加值产品,引育一批高成长性企业,聚力打造智能终端、软件信息、大健康3个千亿级支柱产业和节能环保、汽车电子2个五百亿级特色产业,加快建成先进汽车电子产业园、中电科光电产业园、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示范区、智慧医药物流总部运营基地、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未来五年力争再造一个“南岸工业”。二是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产业化,全面落实“满天星”行动计划,以重庆软件园为载体,在数字文创、数字内容、汽车软件等方面做出特色,争创中国软件名园。推动产业数字化,提升“东数西算”重庆算力,运用好成渝地区产业数字化赋能基地,推动传统工厂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未来五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0%。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融入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大力培育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消费金融、征信评级等现代金融业态,提速建设碳金国际中心,把长嘉汇打造成为西部金融新高地,让金融“活水”更好滋养实体经济。放大商旅文体融合特色,加速集聚高端产业、高端业态、高端场景,建设长嘉汇国际知名商圈和重庆东站高铁商务区,擦亮“重马国际消费节”等品牌,协同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在提升科创能级方面,坚持聚焦国家战略、科技自立自强,在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中担当使命、赢得未来。”许洪斌代表介绍说,一是打造高端平台。聚焦智能科技、低碳科技、脑科学等领域,建设若干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开展前沿研究和“卡脖子”技术攻关,面向未来提前布局大科学装置、基础研究平台,创建国家实验室。二是深化制度创新。建好迎龙创新港,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服务链深度融合,实现科技高效赋能、成果高质转化、企业高速发展,走出一条产业科技创新的新路子。积极开展“一带一路”科技合作,深化与成都经开区协同创新。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五年内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实现“双倍增”。三是集聚优秀人才。充分发挥高端平台资源优势,集聚顶尖科学家和杰出青年科学家,精准招引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建设重庆人力资本服务产业园特色人才培训基地,打好“江南菁英”人才政策组合拳,加快建成5000余套广阳湾国际人才公寓等项目,营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

“在提升城市能级方面,我们将着力提高城市‘颜值’,塑造城市‘气质’,打造具有辨识度的成果,促进城市能级整体升维。”许洪斌代表透露说,一是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系统重塑“两江四岸”国际化山水都市风貌,让“传统商圈”变“现代商都”、“工业锈带”变“产业秀带”、“老旧小区”变“特色街区”,建设一批山城步道、城市阳台、市民公园,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以重庆东站为枢纽加快城市路网更新改造,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圈”。二是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全面落实“河长制”“林长制”,严格执行长江“十年禁渔”,巩固广阳岛生态修复成果,提升南山生态涵养功能,紧扣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确保长江南岸段水质稳定保持II类,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2%,森林覆盖率达到55%以上,进一步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三是增强城市人文内涵。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利用好《挺进报》旧址、王朴烈士旧居等红色资源,提档升级“三条老街”、“五大名馆”,建设“长嘉汇—大南山—广阳岛”5A级景区,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在提升治理能级方面,南岸将以高效能治理保障高品质生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许洪斌代表表示,一是抓实党建统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全面提升以“五项机制”“七张报表”“八张问题清单”为有效载体的整体智治水平,引导党员干部唯实争先,保持奋进者姿态、激发创造性张力。二是建设文明典范。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筹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深化“枫桥经验”南岸实践,打造“三事分流”升级版,以“数字南岸”为底座,迭代升级社会治理能力,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区。三是突出惠民有感。建设城乡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不断缩小城乡发展和收入差距,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推动川渝公共服务一体化,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提升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建成书香南岸、健康南岸、平安南岸、幸福南岸。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重庆公司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夏泳:奏响双城协奏曲铺好发展信息路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重庆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夏泳在谈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时透露,三年多来,重庆移动牢记“国之大者”,自觉把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作为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发挥好央企“排头兵”作用,积极贯彻落实重庆市委“一号工程”,紧扣“两中心两地”战略定位,加速在成渝地区构建“连接+算力+能力”的新型信息服务体系,加快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以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奋斗姿态,努力为成渝地区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持续贡献“数智能量”。

夏泳代表表示,为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经济中心,重庆移动重点从加快新基建、开展数字创新、推动产业数字化等助力成渝地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千兆城市群”,全力打造西部领先的双千兆能力。积极落实国家“东数西算”战略工程,强化算网一体化能力。加快大数据创新应用,推动数字创新在文旅、金融、防疫等领域落地。四是大力推广5G行业应用,广泛支撑制造、能源、农业、医疗、市政等领域数字化转型。

据夏泳代表介绍,重庆移动也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国家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在重庆建设了全国首个五金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及五金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通过企业上云上平台上标识,迅速实现产、供、销、存的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有效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降低企业信息化构建成本和生产运营成本,改善企业工作效率。

除此之外,为推动智慧农业应用落地,重庆移动联合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在忠县三峡橘乡田园综合体成功打造了“空天地一体化”的智慧农村农业体系,累计打造近30个农业农村数字化场景,并依托“城市感知基座”平台打造3个区县级智慧城市、实现重庆新能源新增车型的前装网络连接全覆盖,加快“车、路、云、网”融合基础设施建设。

据夏泳透露,为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庆移动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通过“产学研用”一体发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协同创新的同时,积极助力西部科学城建设,通过“5G+融合基础设施”建设,深度参与“智慧高新”项目,全面提升科学城的交通、社区、园区、环保等场景的数字化水平;和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高校合作设立产学研基地、学生实习基地,联合开展农产品电商数智化、数智乡村红色文化旅游、乡村数智交通等科研项目,为技术创新、科技研发培育良好的实践土壤;采用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等技术为两江协同创新区建设数字园区,协助政府统筹分析城市数据,实现轻量化治理,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

在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改革开放新高地方面,夏泳则表示,重庆移动着力发挥数据互联互通优势,推动国际数据互联业务快速发展,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和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与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营公司开展战略合作,

除此之外,重庆移动还依托重庆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承建并运营中新(重庆)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为数据跨境流动提供高品质保障。

在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方面,夏泳表示,重庆移动在成渝地区全面推出跨区补卡、跨区交费、跨区投诉处理等八大服务举措,实现成渝两地无差别服务体验,并积极开展“智慧社区”“数字乡村”行动,以信息化助力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基层数字服务和治理水平。

夏泳代表还透露说,重庆移动承担重庆信息进村入户工程运营工作,充分发挥9000多个益农信息设站点优势,为农民提供公益、便民、电商、培训四大类服务,服务人次超8000万,电商交易额超3亿元,多措并举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2021年,农业农村部认定重庆移动为“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中国移动在渝的12582基地获评国家“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有力支持。此外,在助力教育、医疗等民生服务均等化中,重庆移动5G+卫生健康项目也顺利落地,覆盖超50家医疗机构。

夏泳代表认为,建设双城经济圈,不是“1+1=2”的简单相加,而是为了实现“1+1>2”的实际效果。今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从夯基垒台到整体成势的关键年,重庆移动将继续把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自觉行动,践行党的使命,履行央企责任,发挥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国家队、主力军、排头兵作用,努力为成渝地区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持续贡献“数智能量”。

 

全国人大代、庆铃集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杜卫东:扛起国企社会责任推动汽车产业创新  

庆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前身是重庆汽车制造厂,1985年与日本五十铃合资设立重庆市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庆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日本五十铃对庆铃股份增资扩股,实施共同经营。庆铃集团坚持三十七年如一日专注于商用卡车主业,坚持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连续37年盈利,现已发展成为由中日合资、香港上市的庆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德合资的氢动力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和另外12家中外合资企业、3家国有全资企业、2家混合所有制企业,共19个子企业组成。集团总资产144亿元、净资产115亿元。作为重庆市属国有企业,庆铃集团将如何切实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业,服务国家战略,助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

就此,全国人大代表、庆铃集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杜卫东在记者会上介绍说,近年来,庆铃集团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引领、以建设双城经济圈为导向,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培育关键核心技术。庆铃联合川渝两地配套企业创新资源,构建创新“朋友圈”,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努力实现自立自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攻克燃油商用车技术难关。应用等应力、拓扑优化等新技术,采用新工艺,选用新材料,攻克PM和NOX协同控制、排放后处理系统集成等行业难题,推动车辆性能全面提升。逐步掌握电动商用车核心技术,开发整车控制系统、线控底盘,布局电驱桥、减速器等核心总成产业。全系列电动商用车续航里程及EKG等关键参数优于国家标准,自主研发的纯电动重卡作为阅兵“零方阵”,服务建国70周年活动。推出智能网联系统。研发的庆铃IVI车联网实现了质量在线检查、故障在线诊断等近百项服务功能。庆铃也是我国首个使用生态环境部最新标准实现商用车发动机转速、环保排放等信号上传的商用车企业。着力探索自动驾驶算法。研发的L3级5G自动驾驶商用车于2021年获得重庆市首块商用卡车自动驾驶公开测试牌照,陆续投放在仙桃数据谷等地开展示范运行。

近几年,在两地科技人员攻关下,庆铃获得专利556件(其中发明专利16项)、产品公告812个,推出涵盖轻/中/重/皮全系列、覆盖油/电/氢全动力系统的新款商用车2226款,有力保障产业链安全。与四川科技企业交流日益频繁,贸易额保持10%以上增长,关键零部件及总成均实现现地化布局,有力保障供应链安全。

二是转战新产业、践行“双碳”战略。聚焦产业引领、优化增量投向,前瞻性布局、高起点发展氢能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头建设“成渝氢走廊”、推动绿色交通发展,切实履行国企社会责任。锚定氢产业构建创新链。在各级主管部门“一链一策”精细化指导、精准化推动下,作为重庆氢能源新产业的“链长”企业,庆铃聚合川渝两地中石油、中石化、泷通科技、富鸿资本、银海融资租赁、长足飞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视觉合成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等一大批有牵动力、支撑力、影响力的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牵头组建氢能源产业联合会(下称“联合会”),聚焦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功率密度等关键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共享创新成果,不断优化、稳定、提升两地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加快构建高效分工、相互融合、能源绿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并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联合会”成员单位充分利用两地雄厚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基础、充分多元且经济的氢能供给体系、丰富的应用场景及广阔的发展空间等优势,加速创新成果的产业化,现地化研发制造的氢动力系统关键技术指标,已达到或超过国家2025年技术路线图要求。同时国产化的关键零部件价格仅为同型号进口件的20%,助力氢动力商用车价格大幅下探,为大规模商业化推广提供有力支撑。目前,两地有2家检验检测中心、15家科研院所、15家供氢企业、18家燃料电池整车制造企业、19座加氢站,42家燃料电池及关键零部件相关企业、49家氢气制储运加环节企业,共200余家企业组成的两地“产学研用供”氢能产业链,在2021年产业规模超过100亿元,有力促进两地汽车产业快速升级。依托产业链繁荣氢走廊。在“联合会”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全力支持下,庆铃氢动力商用车率先联通“成渝氢走廊”,在我国首次实现氢动力物流车的城际干线运输。目前,两地围绕“成渝氢走廊”累计推广氢动力汽车近600辆,带动川渝地区氢动力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并形成规模效应,有力带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发展。2021年才成立的博世庆铃合资公司,2022全年销售的氢动力系统已位居全国前列。

谈到未来思路,杜卫东透露,庆铃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总牵引,争当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为新重庆建设做出新贡献;在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中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