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时间:2023-01-19
——重庆市人大代表、九龙坡区西彭镇真武宫村党委书记孟小林谈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王明高
曾接待柬埔寨副首相前来进行外事考察的重庆市九龙坡区西彭镇真武宫村,作为首批全国农村幸福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在乡村振兴方面有哪些经验?取得了哪些成绩?记者日前采访了 重庆市人大代表、西彭镇真武宫村党委书记孟小林。
孟小林介绍说,真武宫村实施乡村振兴建设,主要抓了以下三件事:
一是优化配置,促进产业振兴。真武宫村大力发展以鲜果采摘、康体垂钓、休闲旅游、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现代体验式休闲旅游农业,年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年产值达8000万以上,村民年人均收入超2万元。大力培育乡村品牌,“向葡萄”、“橙里城外”“卓润庄园”等知名品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二是强化人才振兴战略,培育新型农民。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各种平台和资源长期开展各类生产生活技能、专业技术培训,扶持培养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新型农民等。并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让本土优秀企业家和优秀人才带领村民创新发展,企业为村民提供优质就业岗位,同时也留住本土优秀人才为企业发展添砖加瓦。
三是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以良好生态促进生态振兴。全村经过统一规划设计,硬化绿化提档升级,改造了村落道路,整治民房外立面和院落环境,组建红袖章家园护卫队,建立村级环境卫生管护制度,集中收集清运垃圾,开展清洁户评选活动,着力改善村落的人居环境,创作、传播善美三字经,引导村民养成文明言行习惯,打造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洁净田园。
孟小林说,村党支部时刻把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围绕经济建设和乡村发展,积极开动脑筋,出谋划策,为企业发展和百姓富裕当好“领头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日常工作中通过实施六事民情工作法、开通6995爱心热线、设立“老杨群工”“老孟工作室”,打造铝都党建院落,展现关心关爱,化解矛盾纠纷。同时创新乡村治理模式,以乡村治理志愿积分方式鼓励每一位村民加入到“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模式中去,打造党群关系和谐、村、企、民抱团发展的和善家园。
同时积极探索“企业+村庄”建立文化阵地的模式,以支部进企业、党建进院落等方式开展家风家教、法律政策、时事宣讲,让老百姓紧跟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步伐,同时也逐步形成了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在丰富了百姓生活的同时也形成了党群关系和谐、村、企、民抱团发展的和善家园。以丰富的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全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依托,不断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每年组织开展家风润万家活动,孟小林介绍说,下一步, 真武宫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进乡村振兴。
一是通过各种形式继续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好贯彻好,不断增强党群间的凝聚力和搭建村、企、民联运发展新模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深入扎实推进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等工作,引进数字化平台在对外推广和提升打造乡村品牌效应上为企业助力,让真武宫村的乡村振兴工作不断向前发展,同时让全村百姓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得到不断提升。
二是加强人才培养和储备。针对农业企业发展管理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加大农村新型农民技术、技能实用人才培训.充分利用返乡农民工、职业院校毕业大学生、退伍军人等开展各项紧跟新农村发展需要的适用型新型农民,建立才培育智库、积累乡村人力资源,激活乡村发展细胞。
三是结合当前基本农田保护、耕地补足等的大面积土地整治工作.全面推广农村农业生产机械化运作、提前做好目前因农村老人口老龄化导致严重劳动动力严重不足,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导致土地撂荒应对准备。通过机械化耕种可以减少劳动力成本.增加农企效益和村民收入,可以用加大农机补贴面和补贴金额促进农机购置使用。同时提高农村各领域生产积极性,减少土地撂荒逐年增加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