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协作 > 品牌中国

“大黄蜂”上养路人——记格尔木工务段综合车间大机车班

来源:中国发展改革报社•改革网作者:刘亚婷时间:2025-07-08

进入七月,老天沉下灰暗的脸,连续几天淅淅沥沥地不停在下雨,高原的夏天冷风凛冽,雨水扑撒在身上,让人瑟瑟发抖…

7月7日早上6时30分,地处格库铁路上的格河农场站还在一片阴霾之中,天空中冷风夹杂着细雨,让人不寒而栗。格河农场站台上,综合车间技术员厍志锦带领着大机车班副工长王耀辉、齐玉堂和其他8名职工,整齐地列队开始一天的工作。

“今天调度预报小雨,施工地点还是格河农场站至新乐村站,大家注意雨天防滑和视线模糊等不利因素,慢走细看盯牢,严把机车关键处所检查校验,抓紧时间施工前的机车检查整备工作…”。

格尔木工务段综合车间大机车班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年轻班组,于2024年8月成立,现有职工14人,平均年龄25.5岁。担负着全段管辖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格尔木至拉萨、格尔木至库尔勒(青海段)共计1293.938公里的铁路线路大机捣固工作。

“大机车班虽然是一个成立不久的班组,可班组的施工任务一点也不轻松,全段管辖的线路设备捣固可都扛在他身上。”综合车间技术员厍志锦认真地介绍着班组的基本状况。

“小严,对机车走行部位和大机捣固部位一定要检查仔细喽。”6时45分,天空慢慢亮了起来,却依旧被大片的阴云笼罩,副工长王耀辉带着大机车副司机严文,裹着厚厚的劳保大衣,开始对大机车的走行部位进行检查。

“今天的施工地点是格河农场站至新乐村站,我们两组大机车计划完成3.6公里的线路捣固任务,‘天窗’施工计划180分钟,准备发车…”7时45分,检查完机车设备的班组全体职工,早早登乘在各自的岗位整装待发。

“滴滴…”7时50分,随着捣固车两声长鸣,两列捣固车驶出格河农场站。

“我们这两组‘大黄蜂’机车,分别由两部分组成,前部分车体控制着捣固线路的起道量、拨道量数据,后部分车体控制着捣固搞头装置的收放及各类线路超平小车的收放,说白了就是前车是‘大脑’,后车是执行者”。大机车班副工长王耀辉一边专注地操控着机车,一边介绍着大机车的性能。

“我主要从事‘大黄蜂’捣固车的机械捣固收放工作,看似简单重复的工作,我必须要精细做到每一空轨枕之间的数据补偿,做到准确下插;我的这双脚可是把尺子哦,我的一只脚每天要踩捣固下插捣镐近2000次,另一只脚还要时刻控制机车的走行,并且做到准确无误,保质保量…”说起心爱的‘大黄蜂’捣固车,23岁仅仅参加工作2年的严文娓娓道来。

“今天的‘天窗’即将结束,请各组停止作业,两组机车连挂后,返回格河农场站。”转瞬间,时间来到10时23分,当天的捣固时间也即将结束。

“滴滴…”10时45分,又是两声长鸣,捣固车返回至格河农场站。

“大机车班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班组的14名职工先后有6人考取了大机车司机和副司机岗位资格证,班组职工不仅年轻,更是做到班前班后勤学苦练,精细化施工作业…”综合车间党支部书记侯保军充满信心地介绍着大机车班的成长。

“开饭了…”12时35分,当天做饭的职工郭廷站在宿营车门口大声呼唤着还在雨中检查车辆的班组职工。

“大家抓紧吃,吃完午饭,下午还有点外作业在等着我们呢…”12时55分,综合车间技术员厍志锦与聚集在宿营车吃饭的职工一边吃一边安排着当天下午的工作。

狼吞虎咽地吃完饭,大家一刻不停地走出宿营车,此时天空中的雨还在急促地下着,雨水顺着大家的脸庞滑落,大机车班全体职工前进的脚步却一刻也未曾停歇。

这样一支队伍,安全畅通的事业必定在他们的脚下延伸。(中国发展改革报社•改革网 刘亚婷报道,通讯员:桂连鑫、东科力加)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