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协作 > 髙端访谈

双轮驱动破浪而行 青海国投于改革深水区闯新路

《探寻青海国企改革密码》系列报道(六)青海省国有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来源:中国发展改革报社•改革网 作者:谢海森 刘亚婷时间:2025-07-04

【编者按】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与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双收官之年。自2023年以来,在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战略引领下,青海省国资委勇立潮头,锚定“改革攻坚突破、监管效能提升”主线,推动全省国资国企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治理优化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为深入探寻青海国资国企改革的深层逻辑,全方位呈现其砥砺奋进的历程与辉煌成就,中国发展改革报社•改革网特别推出《探寻青海国企改革密码》系列报道。通过与改革的亲历者、推动者深度对话,挖掘鲜为人知的改革故事,剖析关键决策背后的考量,与您一同探索高原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的全新路径,见证新时代西部国企的崛起与担当。

《探寻青海国企改革密码》系列报道(六)青海省国有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七月的青海碧空如洗,尽显壮美风光。打开“智游青海”数字平台,茶卡盐湖“天空之镜”的壮美景象跃然屏上,玉珠峰的巍峨雄姿触手可及。自2024年10月由青海省国有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青海国投)旗下旅游板块运营以来,这个秉持“轻、便、全”理念,涵盖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实现全场景一站式服务,集成15项智能服务的旅游数字平台,用户数激增108.54%,一跃成为青海智慧文旅的亮丽名片。平台蓬勃发展的背后,是青海国投以改革为楫,在国企改革深水区劈波斩浪的生动实践。

青海国投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兴财介绍,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青海国投握紧国有资本运营“方向盘”,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总攻方向,全面铺开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通过加大产业布局和深化资本运营“双轮驱动”,加速向改革深水区突破,在青藏高原闯出一条改革突围之路。2024年,青海国投资产总额较2022年增加22.49亿元,增长1.86%;负债总额较2022年减少78.99亿元,降低17.53%;所有者权益较2022年增加101.48亿元,增长13.32%,交出了一份“持续保持增长势头,实现逆势突围”的高质量发展答卷。

战略引领:资本向“国之大者”澎湃集结

在察尔汗盐湖工业园区,青海国投与汇信集团合作的2万吨/年高质碳酸锂项目,正延伸盐湖资源产业链条,推动发展盐湖产业循环经济。近年来,青海国投握紧国家战略“指挥棒”,资本运营凸显“三个集中”: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向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转型升级集中、向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集中。

“我们投资紧紧围绕‘9+6’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024年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50.17亿元,占总投资比重达99.84%。”规划发展部负责人介绍说。青海国投积极布局清洁能源产业,编写《西宁市区充电场站布局规划建设的调研报告》,全面开展充电场站布局建设,与青海省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开展收费站清洁供暖试点改造,改造用电量同比下降60%以上,试点成效显著。提前布局谋划“低空经济”,培育“低空+文旅”新业态,抢抓低空产业新赛道。

紧密围绕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重点攻坚生态修复、“三北”工程、国家公园退化草地综合治理等领域的投资价值与机遇,新组建成立青海省生态环保产业有限公司,构建“规划-设计-投资-建设-运营”全产业链模式。央地合作战略结出硕果——与中国五矿共建的中国盐湖工业集团,开展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战略合作;牵头组建的青海省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公司,推动省属企业清洁能源产业的战略重组和专业化整合,进一步增强国有企业在支撑全省清洁能源发展和“双碳”目标实现的功能作用。

资本赋能:金融活水浇灌发展沃土

2024年初的债务兑付攻坚战,至今令整个公司的工作人员记忆犹新。“当时数十亿债务即将到期,我们所有人连轴转设计融资组合方案。”财务总监展示的年度成绩单令人振奋:通过“短期止血、中期造血、长期重构”系统方案,2024年度全年化解到期债务近百亿元;同步发行私募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绿色公司债、科创中票、CMBS等多元化融资,取得了突破性成绩。更关键的是,公司主体信用等级及债项信用跟踪评级也成功维持AAA,资本市场信心全面重振。

金融活水精准灌溉创新沃土。在青海科创产业发展基金办公室,投资经理正在研判一个个新质生产力项目。“公司进一步用好资本运营和产业金融服务手段,设立了青海科创产业发展基金(有限合伙)、南京科兴创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等战新基金,投资主要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等新质生产力,形成东西联动格局。”李兴财介绍说。发挥资本运营公司功能,通过培育孵化,并购重组等市场化方式参与科技创新,2024年,公司培育的青海数字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荣获青海省创新型中小企业、青海省科技型企业认定,青海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荣获青青海省科技型企业认定。

机制突围:现代治理激活内生动力

改革浪潮奔涌向前,青海国投在全省国企层面率先推行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实施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实现各层级经理层级本部管理层契约化率达100%。“考核末位即调岗,制度刚性执行不打折扣。”人力资源部负责人现场解读新出台的《管理人员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管理办法(试行)》《年度目标责任(绩效)考核结果运用实施细则》等规定,一系列制度组合拳彰显改革决心。

新型经营责任制改革成效斐然,三把利剑直指顽疾:薪酬分配打破“大锅饭”,考核后各单位领导班子年薪差距最高达1.5倍,真正实现“业绩论英雄”;考核“红线”倒逼担当,司属单位领导班子年度考核一般及以下的中层管理人员,绩效工资扣减比例高达70%;干部能上能下机制破冰,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彻底扭转“能上不能下”的固化局面。

深化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改革持续发力。青海国投围绕各子企业功能定位与业务特性,动态优化经营性授放权清单,既释放基层经营活力,又强化差异化精准管控。创新构建“一企一策”分类考核评价体系,以个性化指标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引导各企业立足优势赛道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一企一策”考核指挥棒的引领下,改革先锋矩阵加速崛起。下属企业西宁国家低碳产业基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连续三年获评国务院国资委“双百企业”A级评价,充分发挥“双百企业”引领带动作用。青海股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青海数字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在公司改革中脱颖而出,分别作为科技创新型企业及运行优质型企业入选青海省国资委三型企业培育名单,为全省国企改革注入强劲动能。

从“智游青海”平台构建的智慧文旅生态,到盐湖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绿色延伸;从百亿债务化解的艰难攻坚战役,到科技创新企业的破茧成蝶,青海国投的改革实践在青藏高原写下生动篇章。当改革从规模扩张阶段迈向效能跃升阶段,这家高原国企正将制度优势逐步转化为服务国家战略的核心竞争力,在新时代的壮阔征程中奋勇前行,驶向更加辉煌的未来。(中国发展改革报社•改革网  谢海森、刘亚婷报道)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