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协作 > 发展改革

守护雪域高原上的 “心灵绿洲”—— 青海省第三人民医院深化医改推动精神卫生高质量发展的实践

来源:中国发展改革报社•改革网作者:谢海森 刘亚婷时间:2025-06-23

在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的青海省,每10万人口仅有5.29名精神科执业医师,却要实现72万平方公里的精神卫生服务全覆盖。面对这道世界性难题,作为全省唯一的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青海省第三人民医院始终将“公益性”刻入基因——近五年来累计开展农牧区义诊巡诊10万人次,为贫困患者减免费用超千万元,在这片雪域高原上,常年守护着群众“看不见的健康”,用专业与温度筑起精神卫生的“生态屏障”。

“十四五”期间,青海省第三人民医院以改革破局,探索出一条“公益为本、制度筑基、科技赋能、民族融合”的高原特色发展路径。青海省第三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阿怀红介绍,医院始终坚持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和青海省深化医改大局,并结合青海省精神卫生专科特点和群众需求,制定了《青海省第三人民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该方案以“强专科、优服务、精管理、重内涵、惠民生”为核心规划,从夯实内部管理制度的根基,到延伸服务实现数字破局,再到构建覆盖全省的公共卫生网络,一步一个脚印,书写着青海精神卫生健康事业的新篇章。

党建引领强根基,制度创新激活力

青海省第三人民医院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将党的建设融入医院发展全过程,全方位推进内部管理变革。全面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党支部由原来的11个增加到21个,不断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同时,医院积极创建“医心向党”“党建大讲堂”等党建品牌,创新党员教育模式,推行“党员示范岗”评选,党员挂牌亮责,激励党员在医疗服务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全院职工提升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逐年提升。此外,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义诊、健康宣教,将党建与医疗服务紧密结合。

运营管理上,医院创新模式,全面落实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响应机制,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成本有效控制。具体举措比如:建立144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助力医院在2023年顺利通过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评审;开展7种疾病临床路径管理,入组率达100%;开放床位数从2021年的340张增加到440张,实施药品零差率和新版医疗服务诊疗价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落实“先住院后结算”等便民措施,优化门急诊环境和流程。

一系列综合改革成效显。2024年底,医院病床使用率达86.39%,平均住院日缩短到25.5天,药占比控制在25.59%以下,医疗服务收入占比达57.66%,百元医疗收入耗材费低于10元。通过党建引领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医院夯实了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激发了内部发展活力。

专科升级护安康,数字赋能优服务

学科建设上,医院成果丰硕。2023年被列入“中国心身医学整合诊疗中心”,2025年精神科纳入国家级重点临床专科建设项目,建成8个省级重点专科;增设10个亚专科门诊,成立多个特色病区与诊疗中心;加入专业联盟、成立名医工作室,开展50余项新技术新项目,深化特色疗法。靶向精准突破高层次高质量科研成果,近年来,在阿怀红等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开展一般科研课题40余项,其中重点课题5项。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柔性引进博士3人、聘任省内知名专家3人,2022年获青海大学相关学科硕士授权点,2025年获批省级人才培训基地。

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医院全方位优化服务流程。在智慧医院建设方面,全面推行线上预约、缴费系统,增设自助服务终端,线上预约率达72%,平均候诊时间缩短60%。同时,改造候诊区,配备便民设施;推行“一医一患一诊室”保护隐私;完善双语标识,成立双语翻译志愿者小组;设置门诊 MDT工作诊室,提供多学科联合诊疗;开展志愿者服务,开通无障碍与绿色通道,建立简易门诊;开展医患沟通培训,提升社会满意度。

为延伸服务半径,医院加强医联体建设,建立青海省精神卫生专科联盟、心理咨询和治疗联盟,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让优质医疗资源惠及更多群众。借助数字化手段与服务创新,医院打破服务边界,将智慧医疗的温暖传递到群众身边,显著提升了就医体验。

公卫协同织网络,全域守护筑防线

对外心理健康服务范围持续拓展,医院积极开展心理健康“七进”服务,线上线下结合开展心理讲座、团体辅导150余场,覆盖超2.6万人次。2025年1月,原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与全国统一热线“12356”并轨,提升心理危机干预效能。

面对重大公共卫生挑战,医院组建心理干预应急队,开展12次实战演练,在新冠疫情、洪涝灾害、地震等突发事件中,及时为受灾群众提供心理援助。为筑牢基层防线,医院通过开展30余期基层培训,培训3500余人次,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全省45个县(市、区)均设心理援助热线与危机干预队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核心知识达标46091人,知晓率达83.96%,织就覆盖全省的精神卫生防护网。

截至2024年底,全省95.62%的乡镇建立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所有村(居)委会成立关爱帮扶小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多项管理指标显著提升,管理质量跃居全国第8位。从快速应急响应到持续赋能基层,医院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公共卫生服务网络,为全省群众的精神健康提供了坚实保障。

纵观实践,从党建引领的内部管理“点”,到数字赋能的服务延伸“线”,再到全域协同的公卫覆盖“面”,青海省第三人民医院通过“点线面”的战略布局,不断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为全省精神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未来,医院将继续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加强人才引育与学科科研,提升躯体疾病危重症救治能力,在精神卫生健康领域续写新的辉煌。(中国发展改革报社•改革网  谢海森、刘亚婷报道)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