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发展改革报社•改革网作者:刘亚婷时间:2025-06-20
6月19日,青海省卫生健康委联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青海省医疗援青十五周年相关情况”新闻发布会。会上,北京市对口支援玉树州人民医院领队刘艳亭围绕北京市在医疗卫生对口支援玉树州工作15年来的成果、投入及帮扶模式变化等情况进行发布,全面展示了京玉医疗协作的丰硕成果。
15年来,北京市以高度的政治担当和深厚的为民情怀,全力推进医疗对口支援玉树州工作。累计派出99名医疗干部人才,投入卫生健康领域资金2.85亿元,实施39个医疗帮扶项目,走出了一条具有京玉特色的医疗帮扶之路。刘艳亭表示,在精准帮扶实践中,北京聚焦三大核心任务持续发力。
一是靶向攻坚破难题。围绕“十四五”规划,投入11094万元专项资金实施7大重点项目,从玉树藏医药传承创新到“组团式”帮扶体系升级,从医疗信息化建设到治多县移民安置点医务室提质,实现规划资金100%落地见效,有效打通了制约当地医疗发展的堵点。
二是创新驱动强能力。依托“组团式”帮扶机制,高标准建成急诊急救、重症医学等“五个中心”并通过验收,累计开展168项新技术新项目,推动州域内医院转诊率下降至30%以下,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提升至95%以上。根据2024年青海省医保局数据,玉树州在全省8个市州医院转诊率下降排名中跃居第三,群众就医获得感显著增强。
三是多点开花显成效。医疗帮扶成果亮点纷呈:2023年,北京帮扶的三家县级医院在省级联合考核中全部获评优秀,其中西城区对口支援的囊谦县人民医院位列全省榜首;2024年,州人民医院等4家单位在“组团式”援青考核中再获优秀等次。人才培育更是硕果累累,近三年来,1人获评“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2人荣膺“中国好医生”月度人物,4人入选“昆仑英才”,1人荣获“玉树好人”称号,1个团队及10余名专家获省级“组团式”帮扶表彰,1人获北京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树立了医疗援青的标杆典范。
在帮扶模式上,北京坚持迭代升级。从2010年的“单院长领航”,到2016年“组团式”帮扶115模式(1名卫健委副主任统筹+1名院长管理+每年5名专家驻点),再到2022年“1414”协同支援模式(1名卫健委副主任统筹,4家北京医院“以院包院”,每年21名专家驻点),支援力量扩大三倍。2023年州人民医院纳入中组部支援范畴后,累计派出19人,标志着京玉医疗协作实现历史性跨越。
15年来,北京与玉树以健康为纽带,携手书写了跨越山海的深情答卷。从单人领航到团队攻坚,从资金注入到模式创新,每一步都践行着“人民至上”的初心,彰显着共同富裕的伟力。这份帮扶不仅传递了技术与资源,更升华了民族情谊。(中国发展改革报社•改革网 刘亚婷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