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发展改革报社•改革网作者:刘亚婷时间:2025-06-17
6月16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果洛藏族自治州“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会上,果洛州政府副州长林占兴就果洛近年来在生态保护方面的工作及成效进行了介绍。
在生态保护工作推进中,果洛州高位统筹谋划,构建起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将打造生态文明高地视为首要政治任务,先后出台《果洛州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果洛州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规划》《果洛州州直机关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果洛州关于全面推行林草长制、河湖长制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性、法规性文件,逐步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体系。
同时,深入推进生态环境制度改革,探索出“生态管护、基层党建、精准脱贫、维护稳定、民族团结、精神文明”六位一体的生态管护模式。落实66.6亿林补草补资金,使得全州10717名牧民转变身份,成为生态“守护者”,党的惠民政策既增加了百姓收入,又让保护生态、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此外,积极开展区域合作,与兄弟省市签订《共同推进果洛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跨区域流域河湖长制联防联控联治合作协议》等,打破地域局限,整合资源力量,实现信息共享与协同治理,有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升了全州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与能力。
强化源头治理,是果洛州厚植生态环境绿色底蕴的重要举措。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理念,累计投入35.3亿元实施多项重点生态工程,包括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生态修复治理、重度退化草原治理等。全州完成516.64万亩黑土滩(坡)等退化草原治理、4072万亩林草有害生物防控、10万亩湿地保护恢复以及36万亩沙漠化土地防治。扎陵湖、鄂陵湖湖泊面积分别扩大74.6平方公里和117.4平方公里,全州湿地面积增加104平方公里。黄河源头的玛多县湖泊数量回升至5496个,“千湖之县”美景重现,波光粼粼的湖泊星罗棋布。仅黄河每年为下游地区输送143亿立方米的源头活水,滋养着华夏大地。
2024年,果洛州持续加大生态工程建设力度,落实6.86亿元总投资,推进阿尼玛卿山脉水源涵养与草原生态保护修复、中央财政国土绿化试点、林草湿地保护恢复等重点项目。全年完成51万亩国土绿化、105万亩退化草地治理、19万亩封山育林,水源涵养功能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不断增强。通过这些工程的持续推进,果洛州生态环境得以进一步修复改善,绿色底蕴愈发深厚,生态系统稳定性与服务功能显著提升。
聚焦污染防治,果洛州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州垃圾、污水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玛多县成为全省首个清洁示范县,乡镇清洁取暖实现全覆盖。推动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依法开展长江、黄河流域禁捕禁渔及长江上游渔业增殖放流活动。黄河出境水质始终保持 Ⅰ类,14个国、省控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全州850.92万亩国有林与487.65万亩非国有林得到依法有效保护,草原植被覆盖度达62.68%,无土壤污染地块,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8.6%,污染防治攻坚战成绩位居全省前列。2023年,果洛州成功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群众对生态环保满意度超95%。(中国发展改革报社•改革网 刘亚婷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