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网专稿作者:时间:2025-05-26
□本报记者程晖
日前,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为科技创新提供全生命周期、全链条的金融服务。
在日前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四部门有关负责人详细解答了相关问题。
15项政策举措“干货”满满
“这次印发的《政策举措》,是加快破解金融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难点堵点的一项系统性部署和安排。各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密切配合、通力合作,推动科技创新需求侧和金融供给侧同向发力、同题共答、同责共担,建立了科技金融的政策框架体系,构建了科技金融发展的‘四梁八柱’。”科技部副部长邱勇介绍《政策举措》聚焦创业投资、货币信贷、资本市场、科技保险、债券市场等7个方面,提出了15项政策举措,既有存量政策的迭代升级,也有增量政策的创新供给,可谓“干货”满满。
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创业投资“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用好用足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发挥资本市场的关键枢纽作用,支持科技型企业直接融资。发展科技保险,更好发挥创新风险分担和补偿作用。
加力释放政策“组合红利”
记者了解到,前期各部门围绕金融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此次七部门联合发文,对这些政策进一步作出具体部署,推动政策迭代升级、落实落地。
金融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司司长郭武平在发布会上介绍了金融监管总局四项试点工作的推进情况: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范围扩大至全国18个试点城市及其所在省份,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近期将批复第三批600亿元试点规模……
建设债券市场“科技板”是一项支持科技发展的创新性举措。“这次把科技型企业发行的债券单独拿出来,并在债券发行交易制度上作出差异化安排。”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说,现在已经将近有100家左右的机构在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已经超过了2500亿。下一步,要继续推进,共同建设好债券市场的“科技板”,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持续完善配套的支持机制,让“科技板”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证监会首席风险官、发行监管司司长严伯进介绍,证监会将持续深化科创板、创业板发行上市制度改革,进一步增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继续发挥好创新试点相关制度的功能,支持优质的红筹科技企业回归境内上市。
“把这些增量政策纳入支持范畴,进一步强化政策组合的衔接互补、落实落地和整体效能,有利于充分释放既有的政策红利。”邱勇说。
强调从“财政思维”转向“金融思维”
邱勇表示,要注重协同发展,推动各方力量“攥指成拳”,形成推进合力。发展科技金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协同发力。《政策举措》要求强化科金协同、央地联动,即科技部门和金融部门协同,中央和地方的联动。具体包括,建立多部门参与的科技金融统筹推进机制、开展区域创新实践以及“股债贷保投”多种金融工具的综合运用等。在投入方式上,强调从“财政思维”转向“金融思维”,发挥财税政策对金融投资的引导激励作用。
在推动区域科技金融创新实践方面,朱鹤新介绍,将着力推动北京、上海等13个重点地区优化区域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支持保障国际和区域科创中心建设。同时,加强地区间的联动交流,促进区域协同创新和典型模式的复制推广。
“创新积分制”作为一种新型科技金融政策工具,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型企业精准配置。邱勇说,截至去年底,科技部依托“创新积分制”,共向21家全国性银行和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推荐了7万多家符合条件的企业。下一步,将持续推进创新积分评价与地方政府贷款风险补偿、贷款贴息等政策的联动实施。
“我们正在联合科技部等研究制定科技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优化科技保险服务体系,更好发挥保险业风险补偿、风险减量、资金杠杆以及链接互通的功能作用。”郭武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