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发展改革报社•改革网作者:刘亚婷时间:2025-04-21
4月21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2025年知识产权专题新闻发布会。青海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尧命发就青海省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和研究情况作新闻发布,详细介绍了青海知识产权学院近一年来取得的最新成果与重要进展。
作为青海省首家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和研究的高等院校,青海知识产权学院成立以来,在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和青海民族大学的共同领导下,深入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紧扣生态文明高地和产业“四地”建设目标,在多个领域取得可喜的成就。
教学与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
在教学改革中,青海知识产权学院打破传统学科壁垒,精心设计并逐步完善了涵盖知识产权法律基础、专利实务、商标与版权管理、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等多维度的课程体系,引入大量实际案例分析与模拟操作环节,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场景。同时,促进产教融合发展,与多家知名企业、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代理机构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合作关系。本年度,共安排20余名学生前往相关知识产权行业单位开展实习实践。此外,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知识产权竞赛活动,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知识产权调研大赛复赛中,团队2项成果入选,其中1项入选决赛,最终斩获全国二等奖。
科研与学术创新:扎根青海,服务地方
科研创新始终是服务地方的“引擎”,为此,青海知识产权学院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知识产权科研项目,内容涵盖青海省特色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策略、知识产权与区域创新驱动发展关系研究等多个领域,为探究青海省知识产权保护理论与实践问题提供了重要的项目支撑与资金保障。一年来,学院师生发表知识产权领域相关学术论文十余篇,为知识产权学科专业建设与学术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活动,特别是与青海省法学会联合主办的第七届“青藏高原法治论坛”暨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背景下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其间围绕“知识产权保护与科技成果转化”,多名专家发言交流,内容涉及知识产权前沿理论、国际知识产权最新动态、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实践等多个方面,为师生提供了与国内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学习的机会,拓宽了师生的学术视野与研究思路。
社会服务:赋能企业,助力产业
充分发挥学院的专业优势,主动融入青海省知识产权工作大局,成为政府的“智囊团”、企业的“护航员”。本年度,青海知识产权学院围绕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专利挖掘与布局技巧等内容举办培训班2期,培训学员累计达到60人次,有效提升了知识产权相关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与综合素质。在黄南州、玉树州、海北州开展专题授课,也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的知识产权咨询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与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加强与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科技厅、司法厅等政府部门的协同合作,与司法部门积极沟通合作建立知识产权纠纷调解专家库,积极参与政府部门组织的知识产权政策制定、执法监督、纠纷调解等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学院研究生参与城东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调解案件5例,成功3例,为维护青海省知识产权市场秩序与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面对新形势,青海知识产权学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紧密围绕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高质量发展。聚焦科研转化,营造创新文化;聚焦社会联动,扩大影响力;以学科建设为引擎,助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中国发展改革报社•改革网 刘亚婷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