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发展改革报社•改革网作者:刘亚婷时间:2025-04-15
4月14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2025年民生实事工程新闻发布会。聚焦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这一民生热点,青海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潘立就全省推进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加强低收入人口预警监测和救助帮扶的具体措施及成效进行详细介绍。
潘立表示,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最后一道防线,关系到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和社会稳定。各级民政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青海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社会救助工作的决策部署,通过社会救助让生活困顿者得周济之助、陷入困境者无生存之虞、劳动创业者无后顾之忧,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一是完善社会救助政策制度。今年以来,修订完善了临时救助等相关政策,联合发展改革委、财政等部门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明确了低保标准占上年度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例,并顺应各地实际,把低保标准调整权限下放到市州一级。下一步,将完善低收入人口认定办法、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办法和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办法,并指导各地均衡、有序开展低保标准调整工作,着力加强各项制度的有效衔接,切实发挥政策制度合力。
二是强化社会救助数字赋能。今年以来,各级民政部门依托低收入人口预警监测系统,与农业农村、人社、医保等部门累计交换共享数据34.81万条,下发预警信息7227条,核定新增各类救助对象4335人,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下一步,将围绕“一库一网一平台”建设,持续优化低收入人口预警指标设置,整合“一门受理”、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信息系统,深入推行社会救助“掌上办”“指尖办”,通过“线上大数据监测+线下铁脚板摸排”,实现低收入人口信息“一门入库、动态监测、分层管理、因需推送”,进一步织密扎牢民生保障安全网。
三是深化社会救助改革创新。今年以来,各级民政部门持续开展社会救助异地申办、服务类社会救助、低保审核确认权限下放等9项改革试点。青海全省1000多困难群众通过异地申办及时纳入了救助保障范围,6.8万丧失劳动能力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城乡低保对象等低收入人口享受了照料护理、心理慰藉等服务类社会救助,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下一步,将深化社会救助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一件事一次办”推广应用,逐步扩大改革创新试点范围,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经验做法,指导试点地区推进改革,切实提升社会救助服务效能。(中国发展改革报社•改革网 刘亚婷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