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协作 > 东西部协作

《新吴互助产业协作报道》——点燃致富星火 激活产业引擎

来源:中国发展改革报社•改革网作者:刘亚婷时间:2025-04-03

【编者按】江苏省无锡市高新区(新吴区)与青海省海东互助土族自治县,一个依傍太湖之滨,一个坐落于青藏高原东麓,然而,自2017年东西部协作的号角吹响,一条跨越山海的情谊纽带,将这两个地区紧紧相连,开启了携手共进、合作共赢的崭新篇章。即日起,中国发展改革报社・改革网策划推出《新吴互助:在区域协调发展中书写共同富裕新答卷》大型系列报道,全面展现东西部协作如何以资源互补、优势叠加,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落子。

“2022-2024年,在东西部协作政策的有力推动下,无锡高新区(新吴区)与互助县更加紧密协作,规划实施了52个项目,累计投入资金15612万元,在产业协作、教育医疗帮扶、消费帮扶、党建结对与民生实事等多个领域持续发力,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的背后,是两地政府的高度重视、精心谋划,是两地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辛勤付出。”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挂职),无锡市对口帮扶海东市互助县联络组负责人殷翔说。

《新吴互助:在区域协调发展中书写共同富裕新答卷》系列报道①产业协作篇

点燃致富星火  激活产业引擎

青藏高原东麓传来东西部协作捷报:无锡市新吴区助力海东市互助县打造的“供港澳”蔬菜生产基地,总面积达2万亩,产值超过1亿元;土族古村油嘴湾景区晋升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单日最高游客量较开设初期增长50倍至5000人次。这场跨越2000公里的"山海协作",正在让"高原净土"的资源禀赋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时代新篇。

产业发展是地区经济腾飞的基石,自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开展以来,新吴区将产业协作置于最关键位置,聚焦高原特色农业、农业产业链升级、农文旅融合发展等潜力板块,精准发力,推动其向现代化、产业化、品牌化加速迈进。

投入高原冷凉蔬菜发展“药引子”

互助县拥有冷凉的气候、纯净的水质和无污染的土壤,是发展高原冷凉蔬菜的天然宝地。然而,曾经由于缺乏科学的种植规划、先进的种植技术以及稳定的销售渠道,这里的蔬菜产业一直处于小而散、低而弱的发展状态,丰富的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经济优势。

于是,新吴区积极发挥自身在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为互助县蔬菜产业发展量身定制了全方位的帮扶方案,使得这一局面得到了根本性的扭转。

在资金上,2022年,新吴区投入东西部协作项目资金1600万元,作为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高原冷凉蔬菜发展“药引子”,实施了万亩菜薹供港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同时,新吴区采取突出示范带动、技术培训与指导、实行订单销售、强化联农带农等一系列有力措施为互助县蔬菜产业“保驾护航”,追加投入750万元资金,精准帮扶仓储保鲜、深加工等产业链的关键环节。

截至目前,互助县的蔬菜种植面积达7.5万亩左右,种类超过30多种,产量达17万吨以上,产值超过6.2亿元。2024年7月,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率香港考察团来青考察,专门考察了互助土族自治县高原蔬菜产业园,并给予高度肯定。

特色农业聚“链”成群促振兴

要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激活农民的参与热情。新吴区积极引入订单农业模式,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为农民的收益提供了坚实保障。落户互助的江苏企业——青海鑫康盛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便是这一模式的成功践行者。

初期,东西部协作互助县联络组(以下简称联络组)指导青海鑫康盛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开展蚕豆精选分流产线建设,以采购转销方式直接帮扶销售互助县农业种植合作社和农户蚕豆超过3200吨;后续,引导该公司积极发展新经济作物,如红甜菜、甘蓝等,通过“公司 +基地 +农户”的模式,与农户签订种植订单,为农户提供种子、技术指导和销售保障,让农户们吃下“定心丸”。

为了进一步增强特色农业产业链的韧性,新吴区持续加大支持力度,2023、2024年先后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共500万元,在该公司的厂房内实施了红甜菜生产线加工项目。这一项目采取产权到村的模式,通过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方式,公司与村集体实现了利益联结共同发展。据统计,2023年,该公司向哈拉直沟乡2个村集体分红10万元,2024年向哈拉直沟乡5个村集体按照股份比例分红28万元。

在东西部协作的强力带动下,互助县成功引入并培育了多家农业企业,实现聚“链”成群,产业跃升。如招商引进江苏东方黎明集团合作建设的高原有机独头蒜种植基地,成为西北最大基地,产品通过欧盟EOS、美国NOP及中国有机认证并实现出口,显著提升农业附加值。青海广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紫叶生菜、甘蓝等蔬菜成功供港,实现青海冷凉蔬菜供港“零”突破,为“青字号”农产品进军海外市场打开新通道…这些成果成为东西部协作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农文旅破局,让"沉睡古村"蜕变为"网红打卡地"

油嘴湾生态文化景区所在的麻吉村曾是个典型的“富资源、穷发展”村落。村内明末清初的古窑洞群、藏传佛教拉则寺、70%的森林覆盖率,以及贯穿全村的威北公路,本是发展旅游的黄金禀赋,却因缺乏开发长期“养在深闺”。新吴区敏锐捕捉到这一潜力,将东西部协作资金精准投向油嘴湾景区建设。

从2017年开始新吴区陆续助力打造该景区,初期景区主打花卉观光,但因业态单一,日均游客不足百人。2020年,追加260万元协作资金,对景区进行升级改造,同时,麻吉村号召村民入股,成立农业观光专业合作社,共同开发管理景区。近年来,景区工作人员积极学习并引入东部市场化运营思维,极大地丰富了景区的游玩体验。

2023年5月起,景区实行门票、停车费“双免”,摆脱了门票经济依赖。2024年,联络组为景区提档升级精准把脉,争取东西部协作资金425万元,精心打造油嘴湾温泉乡村民宿项目。该项目充分利用当地的温泉资源,结合乡村特色,打造集温泉度假、乡村体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项目,有力破解高原旅游“夏旺冬淡”的瓶颈。

旅游火爆催生“蝴蝶效应”。景区门口的“土族风情一条街”上,本地村民经营大量农家乐餐厅、商店、民宿,实现了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新吴区更以景区为枢纽,串联起互助县全域旅游资源:向北延伸至北龙山“索尔干”户外营地,向东对接卓扎滩原生态村落,形成“一核多点”的旅游廊道…

如今的油嘴湾生态文化景区,已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每年5月至10月的旅游旺季,日均游客量最高可达5000人次。仅2023年,景区盈利共分红62万元,其中股民分红50万元,村集体经济12万元,曾经贫困落后的麻吉村,已走上了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从"小而散"的传统种植到"链成群"的现代农业,从"沉睡深山"的贫困村到"日进斗金"的热门景区,新吴互助的产业协作不仅为青藏高原点燃产业振兴的"星星之火",撬动互助县特色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更向全国递交了一份东西部协同发展的"互助答卷"。(中国发展改革报社•改革网  刘亚婷报道)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