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网专稿作者:时间:2025-04-02
——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专题新闻发布会的报道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安宁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3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邀请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司长牛育斌、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王文远、财政部税政司副司长郭垂平、市场监管总局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不正当竞争局副局长韩利,介绍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在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梅卡曼德(北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演示工业机器人运行。新华社记者 牟 宇 摄
通过制度安排形成常态化长效化治理机制
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中介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商会等各类主体在向企业提供服务过程中的收费,是企业普遍关心、涉及企业切身利益的问题。近年来,相关部门针对涉企违规收费问题开展过多次整治,取得了积极成效,涉企收费项目逐步减少,收费行为更加规范。但涉企收费涉及主体多、领域广,部分收费主体通过形形色色的方式“钻空子”“打擦边球”,违规收费问题仍时有发生,呈现复杂性、反复性、隐蔽性的特点。
牛育斌表示,《指导意见》坚持问题导向,提出针对性举措,也将此前整治行动中一些好经验好做法,以及地方开展的有益探索,提炼上升为制度化机制化安排,聚焦政府部门及下属单位、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商会、经营自然垄断环节业务的企业等涉企收费主体,强化防治、常治、惩治、根治,提出七方面重点任务。
“与以往相比,《指导意见》主要有三方面特点。”牛育斌介绍,一是全链条治理,重点任务涵盖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事前建立目录清单、完善评估审核,守好“第一道门”;事中加强常态化宣传解读和跟踪监测,及时“把脉问诊”;事后完善问题线索的收集和处理机制,形成对涉企收费的全过程闭环监管。二是源头治理,针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商会、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等违规收费多发领域,规范行业管理,推进行业改革,同时完善涉企收费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进一步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三是协同治理,在健全收费目录清单制度、惩治违规收费行为等重点任务中,注重强化部门协同,明确责任分工,压实部门责任,形成监管合力。
牛育斌指出,通过这些制度安排,形成常态化、长效化治理机制,有利于全面规范涉企收费行为,有效遏制违规收费现象,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和市场活力;有利于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秩序,打破因不合理收费造成的行业壁垒,使各类企业在相同的规则和环境下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健全涉企收费目录清单有三方面考虑
《指导意见》首次提出在全国层面健全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要求实现清单全覆盖,清单之外一律不允许收费。
近年来,为加强涉企收费监管,各地区、各部门探索创新方式方法,国家相关部门建立了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务院部门涉企保证金、政府定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等4张收费目录清单。“从实践效果来看,清单内收费项目管理相对规范、水平较为合理,对约束收费主体行为、提高收费透明度发挥了重要作用。”牛育斌说,《指导意见》提出健全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主要有三方面考虑。
一是设立“边界”。一些政府部门及下属单位具有行政权力和影响力,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处于优势地位,收费自由裁量权大。《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各部门、各省份都要建立政府部门及下属单位综合性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实现目录清单全覆盖,凡是清单之外的收费项目,一律不得收取,为涉企收费行为划定了明确的边界。这将有力遏制一些政府部门及下属单位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等违规收费行为,督促收费主体严格依法依规收费,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秩序。
二是阳光“晒单”。一些政府部门及下属单位自主设立的收费项目公开透明度不够,服务内容不清晰、服务标准不明确、收费标准不合理。《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目录清单中要明确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收费水平等基本信息。这将确保企业能够清晰理解每一个收费项目的具体情况,一目了然地知晓自己应缴纳的费用,有效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违规收费行为,让企业明明白白缴费。
三是一单“通查”。涉企收费政策数量多、形式分散,一些涉企收费虽然纳入清单但是更新不够及时,实质上没有很好地起到信息公开的作用,企业获取信息成本仍然较高,面临查询难、核实难、维权难等问题。《指导意见》提出,每个部门、每个省份都要建立清晰、全面的目录清单,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公开栏等多种渠道向社会公开并动态更新发布。这将强化政策集成,方便企业快速查询。同时企业还可以对照清单核实收费项目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及时发现违规收费问题并向有关部门反映,增强企业的维权意识和能力。
督促各地区各部门向社会公开涉企收费目录清单
如何把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落实好,让其实实在在地发挥作用?牛育斌从四方面介绍了工作安排。
一是全面梳理收费项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严格对照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文件,全面梳理和清理本地区、本领域涉企收费项目,确保每一个收费项目都有依据。
二是制定统一清单格式。四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统一的清单格式和编制要求,明确清单涵盖的基本信息、编制方法和发布形式等,各地区、各部门按照统一标准进行编制,实现目录清单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三是明确公开时限和动态更新要求。四部门将督促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及时向社会公开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并同步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当收费政策发生变化,如新增、取消或调整收费项目时,要在规定时间内更新目录清单,提高准确性和时效性。
四是加强监督检查。四部门将对各地区、各部门的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编制和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也鼓励社会各界对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对于未按要求编制清单、清单内容不完整或不准确、未及时更新清单以及清单之外违规收费等行为。四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采取约谈提醒、限期整改、公开曝光、依法依规予以处罚等必要的监管措施予以惩戒。
形成共商共抓共享共治的治理格局
涉企收费涉及部门多、领域广、问题复杂,为确保文件的各项政策举措能够落实落地,让企业切实可感,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强化上下联动、横向协同。对此,牛育斌介绍,四部门将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共商重大问题。依托现有相关工作机制强化统筹,及时进行部门会商,共同分析研判涉企收费形势,评估政策执行效果,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取得实效。
二是共抓任务落地。对目录清单建立、收费政策评估审核、涉企收费跟踪监测、问题线索收集处理等重点任务,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和完成时限,加强调度指导;各地区、各部门也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落实措施,形成层层压实责任、层层抓好落实的工作局面。
三是共享典型经验。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学习和经验交流,促进信息共享和工作协同,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在落实政策过程中的创新举措和典型案例,以点带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四是共治违规行为。对发现的问题强化部门联合惩戒,综合利用市场监管、行业监管、信用监管等手段,依法加大对违规收费主体的惩戒力度,对群众反映强烈、危害性大、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协调多部门联合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