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改革网作者:梁畅水时间:2025-04-02
改革网讯 3月29日,由全国妇联、科技部、中国科协、北京市政府主办,北京市妇联承办的中关村论坛科技女性创新论坛在中关村展示中心会议中心颐和厅召开。作为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的平行论坛之一,以“科技她力量 新质创未来”为主题,集中展示前沿科技领域女性的卓越风采和突出成就,共话发展新质生产力浪潮下女性创新的无限可能,共绘人类科技与文明进步的美好未来。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工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段慧玲,全国妇联常委、澳门妇女联合总会永远会长、澳门中华总商会副会长贺定一,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全国妇联常委、信德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何超琼等代表发表演讲。剑桥大学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主席、峰一国际首席执行官姜敖女士,作为金融+科技项目投资孵化领域的杰出代表,在圆桌对话环节分享了她在国际合作中的经验。探讨如何充分释放⼥性的创新潜能,促进科技与⽂化的深度融合与可持续发展。
当被问及主导孵化了500余个国际科技项目,在此过程中女性决策者对科技与人文的深刻感知能否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差异化动能时,姜敖坦言这是肯定的。她认为,女性决策者展现的独特认知维度确实构成了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动能,但这种动能并非源于简单的性别差异,而是基于系统思维与价值网络的建构能力。第一,女性特质中的同理心、协作性、包容性、情感智能等,这些因素在科技与人文结合中有独特优势。第二,新质生产力强调创新、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跨文化沟通中的女性特有的柔性策略,更能通过共情映射建立信任、非暴力沟通强调共同目标、利用同理心促进理解等, 以此来减少摩擦,提升沟通效率。女性领导者往往在项目决策中更注重可持续性和社会影响,从而带来差异化动能。
谈到“如何构建具有女性特质的‘翻译器’,化解中西方价值观的摩擦的”,姜敖强调,一方面,去剑桥求学前,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她已经建立了根深蒂固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所以熟悉中国文化;另一方面,在剑桥大学的求学经历,以及她在伦敦世界顶级投行、私募基金这些金融机构里面的工作经历,包括现在从事剑桥和中国的科技以及文化等跨国投资项目合作的经历,都让她也积累了很多国际视野和经验,也让她非常了解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因为深谙中国和西方的文化,所以一旦是因为文化差异产生误会摩擦的时候,她往往就能够用双方都能接受的语言和处理方式去化解这些摩擦甚至是矛盾,充当翻译器和桥梁的作用。同时,姜敖强调,中国传统文化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点,在跨国合作中,我们在学习别人文化的精华部分“为我所有”的同时,也必须保有对中华文化的自信,也要善于引导国外的朋友来学习我们的文化,只有互相学习,交融,才能取得共赢,共谋发展,消除中西方文化差异带来的隔阂,从而更好的推进国际合作。